庾家是个老派的望族。庾敳的爸爸庾峻是魏晋时候少有的正直到有些迂腐的人。按照庾峻的期待,他儿子庾敳应该是个疾恶如仇、犯颜直谏的人。可是,这个身长不满七尺、腰围却有十围的儿子却是个标准的做官不管事、热衷宴饮和沙龙的异数。更有趣的是,庾峻活得挺长,庾敳并不是个少孤的孩子,他爸总管着他呢!可是,在父亲要好好读书、天天向上,将来做大官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的教导下,庾敳基本不读书。他曾经翻过两三页当时流行的《庄子,扫了几眼之后奇道:“咦,这个人说的怎么跟我的想法一样?”从此以后就不读书了:读书不过是把自己的想法重新梳理一遍,浪费时间嘛!
于是出身不差,又有点个性的庾敳就和当时京城里其他游手好闲的少年组成了“京城四少”,这几个人分别是:庾敳、王澄、王衍和胡毋彦国。这几个人以行事夸张拉风著名:王澄听卫玠谈话持续扑倒,五体投地;王衍跟人谈话激动起来手挥着麈尾,羽毛乱飞;胡毋彦国更是脱了衣服吹风喝酒的代表人物,庾敳的生活状况可想而知。
只有足够聪明才有放荡的资本,庾敳聪明,并且对有才华的人非常真诚:他曾经称赞和峤,说和峤像他的舅舅夏侯玄一样,是一棵有疤痕的梧桐树——虽然有小缺点但必然是栋梁之材。八王之乱的后期,庾敳在司马越的阵营里做秘书长,这是秘书群里的第***,那时候他认识了后来成为庄子研究一代宗师的郭象。郭象当时并不是个高官,但是庾敳对他的学术水平称赞有加,还断定,他庾敳的位子郭象也能坐得。
可惜,庾敳的理智却不是行为的绝对领导。很多时候,他知道了装作不知道,我行我素依然。王衍并不是特别喜欢他,对他只能算是客客气气、礼让有加,但是庾敳却对王衍称兄道弟,恨不得邀请王衍穿一条裤子。王衍有一回实在忍不住对他说,你能不能别这么热情啊?让人吃不消。庾敳笑笑,回答他:“你对我彬彬有礼是你的事情,我对你称兄道弟是我的事情,我心甘情愿,关你什么事情呢?”
所以,当庾敳也开始一本正经地关心国事的时候,他的亲朋好友就要紧张了:生逢惠帝、怀帝的乱世,看到国内军阀火拼,国外少数民族虎视眈眈,庾敳写了首《意赋,表达对晋朝就要被少数民族和军阀混战颠覆的忧虑。就像汉代贾谊做长沙王太傅时,看见一只猫头鹰飞到他座位旁边,认为是凶兆,自己命不久矣,写就了《鵩鸟赋。
他的侄子庾亮当时非常担心这个他很喜欢的叔叔:一个醉生梦死、不管不顾的人忽然表现出忧国忧民,难道是受了什么刺激吗?庾亮是个聪明的孩子,他以一种佛家打机锋的方式问出了他的担忧:你写出来的文字是不是你心里所想的?如果是,那么写出来的不能完全表达心里的意思,如果不是,写了不是白写吗?
当时流行“言不能尽意”的说法。但是庾亮实际上只想问问,你是不是真的像《意赋里表现的那么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