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这就是百姓们想知道的真相。
得到皇城司回报,赵昰无奈地看向陈宜中,十分无语。
陈宜中拜下,道:“臣老矣,乞骸骨。”
赵昰扶起他,说道:“目下中枢正在恢复,卿何以弃朕而去?”
王应麟劝道:“清者自清,丞相不必介怀,百年之后,功过自有定论。”
陈宜中也就做做样子,让他退休还不愿意呢。
如今非议喧嚣,不把自己的清白证明了,回归乡里也免不得被指指点点,百年之后,说不得坟头有人蹦迪。
赵昰说道:“如今各部已定,当定各官,诸卿有何建议?”
虽说是问的众人,赵昰却看向了王应麟。
一方面是诸多人都是王应麟带来的,更加了解,另一方面是王应麟以识人著称。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宝祐四年殿试,理宗命王应麟为覆考官,知举官已先将评定名次录呈,帝欲有所升降,拟将第七卷改置于首,应麟读后顿首奏道:“是卷古谊若龟镜,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士贺。”遂以第七卷为首选,及至唱名赐第,乃是庐陵文天祥。
文天祥以悲剧收场,却证明了王应麟的识人之能。
王应麟说道:“臣以为,当以马廷鸾主户部,曾渊主刑部,陈仲微主工部,赵与檡主礼部,章鉴主吏部,张伯淳主国子监,黄炳主少府,牟巘(yǎn)主大理寺,余将作、都水、司天三监无人可用,宗正乃陛下家事,陛下裁决。”
这一刻,王应麟显示了文人的霸道,当然,人家也有资格,毕竟是能一夜搞出各部门细则的狠人。
霸道归霸道,王应麟同样有分寸,没有对政事堂和枢密院指手画脚,这两个核心部门,必须是皇帝任命。
事关权威,必须认真。
赵昰不知道人选合适不合适,只能看向陈宜中。
陈宜中道:“臣以为各人恰当,只是将作监事关重大,不可拖延。”
王应麟推选的也不都是亲近之人,比如曾渊当初就是随同南下的人,曾经也是做过宰相的,现在知泉州,章鉴昨天刚刚抵达,也是前宰相。
赵昰拿起花名册翻了一遍,说道:“胡三省如何安排?”
王应麟道:“其秉承父志而沉迷修史,可为待制诰兼侍讲,不可为主官。”
待制诰是写圣旨的,侍讲是给皇帝上课的,属于活少清贵有前途的职位。
见赵昰不乐,王应麟劝道:“陛下求贤若渴,社稷又有中兴之势,天下英才必然蜂拥来投,何愁无人可用?”
缓而图之,缓而图之,赵昰安抚了自己两句,点头道:“卿所言甚是。”
“有所空缺亦是无妨,后来者可以安置,陛下可钦点一二人主持部事。”陈宜中道。
赵昰合计了一下,说道:“既如此,以朱清监司天,史蒙卿监都水,陈南监军器,赵吉睿为宗正。”
朱清是朱熹后裔,家学是有的,天文历法吗,没听过他懂这个,史蒙卿以前是校书郎,性格沉稳,但是关于水利……和朱清差不多。
军器监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制造火药,陈南倒是懂,至于其他勉为其难吧,当然,主官不一定要懂技术,主要还是寻找并任用懂技术的人。
五部六监两寺都是只有主官,搭架子还要一段时间,正式运行没有一两个月都不可能。
期间涉及到的职务调整、钱粮调拨、上下适应等等事务,可以想见,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陈宜中绝对清闲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