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看过王守仁编写的教材,很客观公正,但就是因为如此,才会出现很多问题。
就比如太祖高皇帝,那可不是他们这些人能够评判的存在啊!
想到这,王华也不禁有些怕了,于是他连忙找到自己的儿子。
“守仁啊,这教材当中的内容,为父看过了。”
王守仁点了点头,问道:“父亲觉得如何?”
王华见儿子一脸认真的模样,又不好意思直接打击,于是说:“很乐观公正,就是……”
话说到这,他的话锋一转,刚要继续开口,却被王守仁给打断了。
“既然如此,那儿子就放心了。儿子最近一直忙着编写教材,反而疏于了习武,儿子这便去练习了。”
说罢,王守仁也不管王华是什么反应,直接一扭头就出了翰林院。
王华站在原地,有些懵逼,一时间也没反应过来。
好家伙,自己的儿子这就去习武了?
突然之间,王华感觉自己把儿子的天赋点点歪了。
王家一直是诗书传家,到了王守仁这里,怎么有了弃文从武的趋势啊?
不过王华不能放弃,这教材一事事关重大,于是他又匆忙的追了出去。
就如此,王守仁在空地上习武,王华就站在一边唠叨。
“守仁啊,太祖高皇帝是咱大明的开国皇帝,你我等人都不可随意评判的。”
“哦?为何?”王守仁边练习动作边追问。
王华:“因为他是咱大明的开国皇帝啊!”
王守仁:“我知道,为何?”
王华:“因为他是咱大明的开国皇帝啊!”
王守仁:“我知道……”
……
两人就这般,开始就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了起来。
而就在两人争执的功夫,雪片般的弹劾奏章却已经送到了朱厚照的御案前。
没办法,人都是有嫉妒心的,更何况是自诩为清流的翰林们呢?
他们不是不满王守仁,他们不满的是王守仁太年轻。
他们这些翰林如此大的岁数,资历阅历都足够,可是陛下却不找自己等人,偏偏找到了王守仁,这是什么道理?
因而,与其说翰林们不满,反而不如说他们不服气。
没错,就是不服气,他们觉得自己应该受到重视,受到礼遇。
带着这种想法,书写弹劾奏章的人慢慢变得多了起来。
原本,朱厚照是不在意这些奏书的,不就是弹劾吗?朕不听就完事了。
可是随着奏书越来越多,朱厚照的御案前终于堆放不下了。
而这个时候,朱厚照也意识到了一件事,自己的御案太小了呀!
于是乎,他又吩咐刘瑾,给自己换一个更大的一点御案。
刘瑾得了命令,不敢怠慢,飞快的就去了。
不得不说,刘瑾的工作效率是真的高。
不多时,朱厚照的御案就被更换成了一个更大的,小山般的奏书放在上面,也不显得拥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