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几日过去,王守仁每天都早出晚归。
他的父亲王华本还想劝说些什么,不过见到儿子如此用心认真,便也不好意思打扰了。
作为一个曾经的状元,王华对于自己儿子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虽然这个儿子没有像自己和自己父亲一样考取状元,但是科举成绩却也是出类拔萃的。
现如今,能够被陛下看中编写历史教材,或许也不完全是一件坏事。
当今陛下虽然昏庸,但是王华觉得,还没有到暴虐的程度。
而且,似乎跟着陛下混的人,现在都过得不错。
比如当今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刘瑾,他一直跟在朱厚照身边,虽然是个太监,但却从未有人敢看轻他。
再比如,那个奸佞小人李东阳,虽然李东阳现在不做内阁首辅了,但却跑到了太原城悠哉悠哉,好不快活。
如此想来,跟着朱厚照混似乎也没什么不好,王华心中如此想着。
而王守仁,却并没有他父亲的这诸多想法。
此时的他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编写历史教材上面,毕竟这部教材可是要给大明的孩子们学习的,所以王守仁需要尽力将教材编写得优秀。
话说王守仁这个人,其实很奇怪,他的性格跟他父亲截然不同,反而有些地方很像朱厚照。
首先,王守仁在历史上虽然作为半圣,但其实他在其他方面,也有十分出类拔萃的成就。
就比如带兵方面,王守仁在成年之前就曾经去过大明边境游历,对于大明的现状十分了解。
其次,他还喜欢练武,武艺高强。
历史上的王守仁曾经被上百官兵追杀过,可是那些官兵无一例外都没有追到,可见王守仁的武艺何等高强。
当然了,朱厚照之所以要请王守仁来编写历史教材,其实还有另外一部分原因。
那就是王守仁的半圣光环,既然是半圣,所编写出来的教材肯定很厉害吧!
…………
转眼又是数日过去,经过王守仁的不懈努力,一部大明历史教科书,终于被编写完了。
而随着此书一出,整个翰林院也沸腾了。
翰林院当中多是一些老学究,他们很不满朱厚照安排,编写历史教材这么重大的任务,怎么能交给一个年轻人呢?
尽管,这个年轻人是王华的儿子,但那又如何?
毕竟资历不够,阅历不够,编写出来的教材可能会好吗?
于是乎,这帮翰林们便又展开了攻势。
他们在第一时间将那本编写好的历史教材取来,然后开始逐页逐页的看。
原本他们认为错误很难找,可是刚一翻开教材,他们就发现了许多问题。
“哈哈,毕竟是年轻人啊,资历太浅,竟然评论起了先祖高皇帝。”
“是呀,先祖高皇帝那是何等人物,还轮得到咱们评判?”
……
翰林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随后又找到王华,劝说起来。
“王兄,你儿子所编写的教材,有问题啊!”
“是呀是呀,依老夫之见,还是赶快将这部教放弃了,重新编写吧。”
“是呀王兄,这也是为了你儿子好啊!”
……
王华听得一愣一愣的,却是半天说不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