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梁乐得一个人逍遥自在,当时没有去寻,待到年龄大了,又想起来,却再也找不到了……于是,便在这新城书局里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偶尔酒后还是会暗自垂泪,叨念着不知道自己的儿子现在在哪儿,还能不能再见到……
李师傅为人有几分冷峻,平时话语不多。但是,若论雕版功夫之精湛,在整个临安城,也是数一数二,可以称为新城书局的顶梁柱之一,颇受司徒靖倚重。
另外两个,都是李梁近一两年收的徒弟,一个叫孙冬,一个叫姜楠,都是二十多岁的年纪。
矮胖的姜楠有一个如同南瓜般的大圆脑袋,离远了看,仿佛万圣节的南瓜灯成精了一版,他人很憨厚,常常是满脸堆笑,从来不与人交恶,且古道热肠,无论份里份外,凡事不辞辛苦,甚得大家欢心。不过这是一个绝对的吃货,一天除了睡觉之外,嘴里总是不停的嚼着各种东西,衣衫的口袋里,总是满满当当的,塞爆了蜜饯肉铺干果等各种吃食。
瘦高的孙冬则长了一张瘦削的窄脸,倒像一把切南瓜的刀子般,他为人机灵,但是稍显尖刻,凡事不让,动辄与人发生口角,什么事情都要争个是非曲直,可偏偏他又有点口吃,经常是茶壶装饺子——有货倒不出来,急的面红耳赤,一副要与人搏命的架势。
魏来自然便与姜楠走的近些,这姜楠说话也特别的有趣,一方面他特别爱说,看到什么都爱叨叨几句,再有,就是特别爱说“倒装句”,语序颠倒不经,虽然并不影响达意,但是听上去总是怪怪的,大家也常拿这个打趣他,不过他也并不生气。
寻日里,孙冬、姜楠在李梁的指挥下干活,魏来也跟在一旁,打打下手,一边看一边学一边问。李梁很少说话,孙冬带搭不理,姜楠倒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渐渐地,魏来对印书的流程门道也了解了十之八九。
宋代的雕版印刷技术,经过唐五代的酝酿,已经发展到极为成熟的地步,达到了中国古代印刷出版的巅峰,这是魏来知道的。但是当他真正深入了这个行业,其分工之精细,产品质量之精美,还是让魏来很是惊讶。
姜楠告诉他,印书大体上分为这样“五部曲”——
一是选内容;二是请擅长书法的撰师将内容用不同字体抄写在蒙纸上;三是将蒙纸反扣覆盖在木板之上,雕工师傅按照反字进行雕刻,雕刻需将字的部分雕成凸起的“阳文”,凸起部分大概二三毫米,其它部分都要刻掉,如此,一块雕版就完成了;四是印工师傅将墨均匀涂抹于雕版之上,然后将书纸上覆,用毛刷匀力刷实,完成印刷;五是钉工将印好晾干的散页用线穿钉为一本。
至此,一本精美无比的雕版书就完成了。
当然,印书之法知易行难,真正操作起来,各道工序都有很深的门道,而且其间的配合也有很多技法窍门,这些魏来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闲来无事的时候,魏来最喜欢溜达进北面排房的成书库房。
文科老爸的先天基因强大,后天熏陶用心,魏来自小就是爱书之人,他还记得妈妈常提起他儿时的一桩趣事:年幼的魏来,不像别的孩子爱去什么游戏厅弹子房,他最爱去的就是新华书店,只要一进书店的门,腿就迈不动了。当时,一位长辈逗他问,长大了想娶一个什么样的媳妇啊?他毫不犹豫,脆生生的回答:想娶书店柜台里卖书的阿姨。大家哄堂大笑不止……
现在,每当他看着库房里码的整整齐齐的一摞摞新书,那种字纸所散发的淡淡墨香,依然让他沉醉不已。
这就是后世收藏家打破脑袋都想拥有一页的宋版书啊!!!
所谓“一页宋版,一两黄金”,奇货可居,价值连城。
他还记得就在穿越之前的几天,电视里播报了一条新闻《宋版书拍价再创新高!,在一次拍卖会上,南宋的一套刻本《钜宋广韵以3000万元人民币起拍,最终经过激烈竞价,以7400万落槌,加上佣金最终以8510万元成交!
南宋!
不正是他现在在的这个朝代吗!
魏来有时就在幻想,若是自己有一天可以穿越回去,什么都不拿,就背上满满一口袋这宋版书,就发大财了,哈哈哈哈!
可是笑过之后,又常常不免有几分悲凉,自己还能穿越回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