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话,瞎话,窗户台上种了二亩大瓜,月子里的小孩子偷吃了,瞎子看见了,瘸子追去了,哑巴学舌去了,秃子掉井里了,抻着小辫儿拽上来了。
这是小时候奶奶教我的儿歌,犹记得,小时候在奶奶家住,和奶奶在门槛子边儿上坐着,一边吃着奶奶剥的落花生,一边和奶奶学说它小时候的各种童谣,记忆模糊却又清晰。
不过,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小时候晚上闹腾,不肯好好睡觉,奶奶给我讲的那个大老马猴的故事。
据说,不知道多少年前,村子里有这么一家,家里男人没了,只有一个小寡妇儿带着两个小闺女过日子。寡妇门前是非多,他们母女三人独住在村子的边缘,鲜少与村里人来往。
小寡妇儿靠着给村里的大户人家家里做工,养活着整个家。家里大点的姑娘,约么8、9岁的样子,小点的5、6岁,大闺女带着小闺女在家里做做家务,帮妈妈干干家里的活计,平时出家门在家附近玩玩,也不往远走,也不爱往孩子堆里钻。
小寡妇儿每天早上起来和孩子们吃完饭,再给孩子们留下中午饭,就去做工,天一擦黑,就回家,做晚饭,陪孩子,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这一天,天已经将近大黑了,小寡妇儿还没回到家。
按照以往,都这个时辰了,这妈妈早就应该回来了,就两个小姑娘在家,天黑害怕,再加上又饿了半天,小闺女就开始闹姐姐了,“姐姐,娘怎么还不回来啊”。
姐姐心里也着急的很,但是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先哄着妹妹:“快了,快了,别着急啊,娘在路上了,一会儿准到家”。
又等了一会儿,还不见小寡妇儿回来,小闺女等不及了,“姐姐,娘去哪儿了,我都快饿懵了”。
“别急,先喝点水,水喝多了,就不饿了,娘准是有事耽搁了,一会儿就来了”,大闺女一边哄着妹妹,一边瞅着门口,盼着娘赶紧回来。
又等了一会儿,天已经黑透了,还是没有娘的影子,姐姐也着急的不行了,一会儿怕娘像村里人说的扔下她们俩跑了,一会儿又害怕天黑路不好走,娘回来的时候出了什么事情。望着外面黑黢黢的新月天,姐姐决定带着妹妹出去看看,找找人。
“妹子,你把褂子照上,咱俩出去迎迎娘”,姐姐一边嘱咐着妹妹,一边把煤油提灯点上了,等妹妹穿完衣服,就领着小妹妹准备出门了。
说来也是赶巧了,正好走到大门口,姐俩一开门就看见小寡妇儿在大门口站着,面容僵硬,身子直挺挺的,双手不自然的垂着,像是不知道已经在这里站了多长时间的样子。
“娘!你咋才回来!”小女儿终于见到了妈妈,分外激动,一下子就扑到了妈妈的怀里。
“娘,你干啥去了,身上咋湿哒哒,黏糊糊的,还这么凉”?大闺女也很激动,但年纪较长,到底懂了些事儿,瞅着妈妈不对劲儿,关心了一下妈妈。
“娘没干啥去,回来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掉水沟里了”。小寡妇儿声音嘶哑的回。
大闺女听见小寡妇儿的回答,愈发觉得她娘这是遇到事情了,又从心底里感觉她娘今天奇奇怪怪的,但是也说上来到底哪儿不对,没有以往那种娘回家的兴奋激动,只有一股子说不出来的怪异的感觉,甚至不想接近门口站着的这个人。
“娘,你嗓子咋这样啦”?
“没咋,掉水沟里了,冻得”。
“啊?!掉沟了”?
“好了,别问了,先进去吧,怪冷的”。小寡妇儿显然不想再继续这个对话,催促着进家。
大闺女只好压下心中的疑问,提着灯走在前面回屋,小寡妇儿抱起小闺女跟在后面,进了屋子。
进屋之后,还没等大姑娘把灯点上,小寡妇儿说话了:“你先去给娘烧点热水,娘先把衣服换了,洗洗”。
大姑娘虽然感到奇怪,但还是听妈妈的话,提着小煤油灯,出了大屋奔到厨房,点火烧水去了。
大姑娘一出去,屋里就剩下了小闺女和这娘。
“娘,我饿了”,小闺女蹭着妈妈撒起了娇。
“是吗,娘,也,饿,了”。
过了一大会儿,大姑娘把水烧好了,就进屋去叫她娘:“娘,水烧好了”。
“知道了,娘这就去,洗洗,再吃饭”。
“哦,对了,娘,咋没见小妹”
“她玩儿累了,先睡下了,你别吵她,你也在这儿玩儿会儿吧,别点灯了,省着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