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頔,你可知维系一方的治理或者统治,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嘛?”薛胄双目如炬地盯着杨頔,问道。
“民心?孟子云:‘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杨頔不确定地答道。
薛胄赞赏地点点头,侃侃而谈道:“然也。民心往上说,可以叫做天下大势,再往大了说,可谓是天道。”
“天道之说,看不见、摸不着,虚无缥缈、玄之又玄,但它却的的确确的存在着。”
“百姓畏威而怀德,以王之子民自居,是为民心;民心之所向,上下一心、同心协力,是为大势所趋;天下大势又遵从于天地间的规则,也就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规则和道义,谓之为天道。”
“暴秦为何二世而亡?是秦法太过严苛?不对吧,老秦人都能忍,六国百姓为何不能?何况秦律中从没有失期皆斩之说,而是按日期罚钱。是六国的遗老遗少们贼心不死,阴谋造反?有这个原因,但不是主要的。”
“其问题,追本溯源,在于秦始皇急于统一全国,而不遵守商鞅变法以来的根本——军功爵制度,老秦人在统一战争中,流了血,却没有好处,因此而失了老秦人的心,使秦人不在想为了大秦而战。”
“秦人一往每攻下一座城池,随之而来的便是大量的土地、财富和奴隶,是故秦人闻战则喜,战必胜而攻必取。这样虽然激发的秦人的积极性,但六国贵族、百姓势必上下一心,拼死抵抗,这样会给统一战争带来极大的阻碍。”
“从秦昭襄王时与赵国的战争就可见一般,秦人每每入侵,赵人宁死也不愿投降,长平之战就是典型。韩王割上党秦国,上党百姓宁愿归赵也不愿降秦,致使大秦虽然打赢了长平,却也有邯郸之败。”
“所以,秦始皇为了快速统一全国,与六国贵族、地主达成了默契,秦国只要每一寸六国的土地插上大秦的旗帜,至于土地、人口、财富,这些原本属于六国贵族、地主的‘蛋糕’,秦军并不会去抢夺。”
“于是,六国百姓、地主、贵族、甚至是王室的抵抗意志大幅度削弱,秦军基本是一路平推,在短短十年时间就灭掉了六国,吞并了数倍于己的土地。”
“但广大老秦人在这场战争中,并没有获得实质性的大好处,凭什么被我们征服的土地,地主还是地主,贵族还是贵族,老子打完仗,还得回家种田!?此举大失老秦人之心,是故秦二世在全国大乱时,手里竟然没有正规军,还得去骊山抓劳改犯。”
“国家要存在,政令要通行,这都少不了强大武力的维持和天下百姓的拥护。当上下离心、百姓与朝廷离心离德的时候,由广大平民百姓所组成的军队,也将不在是朝廷的军队。”
“而楚汉之争,刘邦最后能胜出的根本也是在于民心。项羽有一范增都不能用,每攻下一座城,便对秦人大肆报复,动不动就坑杀降卒、屠城泄愤,六国子民(除了楚)对楚霸王可谓是深恶痛绝之,军队也是越打越少,费力攻下的城池不能为己用,反而一旦楚军撤离,便会发生叛乱。最后给逼得众叛亲离,只得乌江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