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在稷下学宫的资产全部加起来,也到不了六十金!
哪怕算上土地、房屋这种固定资产,最多也就四十金。
借六十金。
这家伙疯了吧?
孔安国一副早就料到的样子。
低着头,一声不吭,斜着眼,偷偷瞥着脸色阴沉的二人。
胡毋生不愧是宗师,心境摆在那里。
仅仅吃惊了片刻,便收住了情绪。
他瞅了瞅门外,确认没有人偷听之后,又咳嗽两声,压低声音,问道“这是犯了死罪不成?否则,为何要六十金?”
他虽然研究儒学,但对大汉律令也有所了解。
大汉支持用金子买命,美名曰:赎罪金。
在他的记忆力,孝文皇帝时期,《二年律令》明确规定了赎刑的等级和赎金数额。(已出土,具体内容,网上搜索名字可查。)
赎死,金二斤八两。
赎城旦舂、鬼薪白粲,金一斤八两。
赎斩、府(腐),金一斤四两。
赎劓、黥,金一斤。
赎耐,金十二两。
赎千(迁),金八两。
经过文景之治,大汉百姓手中金钱多了起来,因此,到了当今陛下这里,赎罪金涨到了五十万钱,也就是五十金。
(参考司马迁死刑腐刑二选一)。
如今,司匡竟然想要六十金。(约为太史公五分之六的腐刑部位。)
除了死刑免罪之外,他实在想不到其他方面的内容了。
“胡子误会了,司匡并无犯罪,借钱,只为买地。”
“啊?”胡毋生惊呼一声,“买地需要这么多钱?我大汉地价竟涨到如此地步?”
段仲皱着眉头,挠了挠头,沉吟,道:“不对吧?我记得稷下周边地价约为三千钱啊。”
“胡子、段仲师兄,请冷静。”孔安国神色正然,“其打算在稷下北部购买两百亩地!”
“两百亩,耕的完吗?”段仲翻了个白眼,吐槽着。
“不是为了耕地,而是为了活黄河决口后的流民!”
胡毋生瞳孔中充斥着一股暗淡的金光,“此言怎讲?”
孔安国声音阵阵,朗声道:“买地,雇佣流民盖房,一人施工两天,可得一天食粮,能活一户人口。”
微微一顿,他忽然想起来司匡的形容词,补充道:“据说此法名曰以工代赈。”
段仲不屑一顾,摇了摇头,轻蔑一笑,“呵,什么以工代赈?根本就是商贾之法。说得好听,根本就是在行商贾之事吧?”
“呃呃呃……”
孔安国一时语塞了。
他纠结的内容正是这个。
以商贾之事救济灾民,似乎违背儒家价值观,又似乎迎合儒家大道。
是否应该支持,他也没有了注意。
如果不是司匡那句“向其他诸子百家借钱”太过恐怖,他也不会来这里询问意见。
担心影响胡毋生判断,孔安国急忙准备补充,“胡子……倘若我”
“此虽商贾之法,但是大义之举!”胡毋生没等他说完,便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这位老者抚手而笑,“吾认为,此法可行!此钱可借!”
段仲脸色大变,拱手,“胡师,这不符合儒家作风啊!”
胡毋生笑眯眯地问道:“我儒家是何作风?”
段仲依旧拱手,咬着牙,意志坚定,“士!农!工!商!”
胡毋生笑了,捂着肚子,豪迈大笑。
脸上那两撮白色的胡须,一颤一颤的,“哈哈,此乃商君提议,本非儒!”
“可是……”段仲还想说什么,被胡毋生抢先一步打断。
沙哑的提问声在屋内回荡,“仲郎,吾且问,孟子舆讲的穷则独善其身,下一句是什么?”
段仲一愣,思考着所学内容。
忽然,脸色一红。
拱手,把头埋在胳膊之间,不敢抬起来,身体颤抖,怯生生的说道:“达则…达则兼济天下。”
“这就对啦!”胡毋生拍拍手,高兴得像个孩子,“救济灾民,符合我儒家道义,此钱,可借!”
“胡子……那个……”
孔安国又开口了。
这次,他难言之隐更盛。
纠结的,脸部肌肉都拧成了一根麻绳。
“又怎么了?”胡毋生望着眼前这位儒家继承人,叹了一口气,“安国,这可不像你。为何说话变得唯唯诺诺,没有主见?想说就说!有什么事,尽管说出来,不必藏着掖着!”
孔武虽然品行端正,但身体不好,可能挑起孔氏正统的重任,需要落在眼前这位青年身上。
然而,这家伙的性子,着实令人着急。
“唉。”孔安国再次叹了一口气。
他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房子建成之后,司匡的第一个目标可是……可是眼前这个借钱大户啊。
总不能直接开口:“一年后,房子完成之日,就是您名声丧失之时吧?”
估计说完了,这个老头儿得气的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