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光殿内武卓口若悬河,努力回忆着上学时学到的知识。再尽量用古人能够听得懂的言辞,清楚明了的阐述出来。
听的张文仲心神沉入,不断体味和自身的理解参照比对。皇帝老子更是兴奋异常,原本不算太大的希望,被不断无限拔高。
周围的一众太监宫女,更是听的似懂非懂。
视线再落到武卓这个半大小子身上时,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讶异和正视。
他们虽然不通医术,但一听就知道,武卓所说的东西,与过往那些玄而又玄的医理,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那些逻辑严密又清楚明白的说辞,不可能是在瞎忽悠。
更有心机灵巧的,已然在心中悄然断定,只要这个叫“清风”的小子本分踏实,平步青云几乎唾手可得。
要是换个其它方面厉害的医者,倒也不至于有此结论。主要是武卓对风疾的阐述,实在是太过透彻了。
而“风疾”是什么?
可以说是始终缠绕着李氏皇族的梦魇。
从高祖到太宗,再到当今圣上,外加一众王爷郡王。可以说只要是李氏男丁,就没有几个逃脱得了的。
这个叫“清风”的小子,对风疾了解如此透彻,都不用彻底把病医好,只要能想办法有效控制。
所带来的好处,就足够他享用不尽了。
一众太监侍女无不艳羡的时候,谁都没有注意到,二层角落里的一名跪坐着听招呼的小宫女,始终低着头闭目凝神,上下唇不停的无声开合。
如果仔细看去,就会惊讶的发现,她居然是在复述耳朵里听到的一切内容。
“除了饮食起居上注重,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有效的控制血压。
或者说……在血压突高的时候,可以快速的降下去。”
问话的是神色异常凝重的张文仲。
张文仲此刻是真的心神巨震,他虽与王禄恩十余年未见,但书信往来却从没有断过。
两个当世名医的书信,自然不会说些家常理短,主要就是不断交流彼此的所得和疑问。
对于皇族的遗传风疾,两人这些年里在书信中曾探讨过数次。
所以,张文仲非常清楚,王禄恩的主要精力全都集中在外科手术方面。
相关研究,也都围绕着如何控制炎症,如何加速伤处恢复。
神经和血管方面,虽然连带着取得了一些认识和见解。但在心脑血管、血压方面,极少或是根本就没有涉足。
而“清风”今天,居然详实明确的阐述出如此多复杂且系统的,高深精妙到闻所未闻的新理论新知识。
这些绝不是一日一时之功。
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些东西,很可能是眼前这个年岁不大的小子,自行摸索和领悟出来的。
今天在这里当着皇帝的面,只不过是为了给亡师增光,才当作王禄恩的研究成果说了出来。
再联想到之前,王禄恩从来没有提起过的“交叉配血”之法,张文仲看向武卓的眼神,简直犹如观赏一方宝玉。
双目中散播出的神光,瞅着都有些吓人。
同样目光有些吓人的,还有皇帝老子李昂。
听到张文仲问出了他的心中所期,紧张到下意识握紧了双拳。
脸肌肉绷紧,引得双臂肉中埋金针的位置不断刺痛,都没有丝毫的察觉。
武卓知道如何控制高血压吗?
肯定是知道的!
这个知道不止是理论上的知道,而是知道各种有效的化学成分,甚至是中成药的方组。
一个西医临床专业的学生,知道中医成方听着似乎很扯,但事实上确实是这样。
而且,几乎所有合格的临床专业的学生,都能背下一些,甚至是很多。
因为,医学生文化课和基础理论学习完成后,都会有实习期。
实习期的学生到了实习医院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来药局所有药物的说明书。
一边跟着医生学习实践诊疗知识,一边不断的背各种药物的适应症、药理、成份,以及禁忌症。
武卓虽然本科实习期早就过了,但来到眼下这个时代之前,正在准备应对执业医师考试。
甚至,他在成为“清风”的前一刻,还在挑灯备考。
所以,脑子里很多东西的印象,还是极为清晰鲜活的。
当然,也不是记忆里所有的中成药都可用。
像鱼腥草、双黄连之类的消炎抗病毒注射液口服液,都是通过现代工艺分离提纯后得到的。
眼下这个时代,肯定没有半点儿生产的基础。
还有一些其它的中西医合药品,对眼下也基本没什么意义。
但心脑血管方面的纯中成药制剂,虽说也是现代提纯浓缩后的产物,甚至还加入了一定的西药成份。
但方组肯定是不会错的,而且多是在明清时期成熟的中医成方基础上,再次进行了改良。
不要迷信什么方子越古老,功效越神奇的鬼扯理论。
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是建立在不断发展、论证和完善的基础之上。
古时候名医虽多,但中医真正的大成,无可争议的就是在明清时期。
宋朝时候很多方面都还非常懵懂,更别说唐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