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远终于抽了一天时间,回建冈古镇看看。 正巧这天又是元宵节。 自从到了区里,一直很忙。跟着工作组各县镇暂住,可惜没去建冈。即使到春节,因为自己单身,所以主动值班,让成家的同事们回家团圆。现在同事们都到齐上班了,也忙了两天。李志远见马上又要投入繁忙的工作了,他挤时间请了一天假回建冈。 天没亮,李志远就赶路了。区里到建冈有近八十里地呢。以前来去靠步行,现在有了脚踏车。 赶了一会路,前面到了渡船口,因为太早,渡船还没有出来。李志远停好脚踏车,喊了两嗓子:“过河咯!过河咯!”见没有回应,直好原地跑步跑了一阵,又打了一趟拳,渡船才来。 等过了第三个渡船口,已经踏了半天了。虽然是冷天,李志远后背的衣服已经被汗湿透了。晌午的太阳,驱散了寒冷的气息。建冈已隐约在望。李志远想起自己第一次来建冈,也是元宵节,想起那天还背过来仪。 这么多年,这个丫头的笑,这个丫头的不开心,这个丫头的每一个进步,无不牵动他的心。李志远承认,每一个日日夜夜,他都在深情地思念着她。 到了镇上,已是做中饭的时分,到处弥漫着饭炊的香味。李志远觉得心在砰砰地跳:来仪在做什么?她有没有想起我?我来她是不是高兴? 到郑达家门口下车,李志远觉得腿有点软。他想起自己喝了几口茶就赶路了。出来的早,食堂还没做早饭,路上也没找吃的。只是就着自带的水壶喝了两口。 李志远跺跺脚,活动一下。他敲了敲郑家的门。 来仪和郑大妈在做中饭,回头见李志远站在门外的阳光下。他穿着黑色棉袄棉裤,因为是瘦高个,棉衣穿在身上一点都不显臃肿,穿这中式棉衣比起穿中山装或学生装更显儒雅。 来仪满心欢喜。 李志远进家,郑大妈见是他,也欢喜地说:“李大爷来了?又回建冈做事了么?” “我请一天假来建冈看看。”李志远见郑大妈身体壮实些了,情绪也不错,他心里也好像踏实了些。他问:“郑老板不在家?” 来仪说:“现在公私合营了,公家在南头成立了城南粮站,我爷去上工站店了。”李志远想:这里落实党的政策比较快。公私合营是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阶段。他坐到桌边,喝着来仪端来的茶。 来仪站在桌边摘菜。她穿着淡茶色厂布格子棉袍,黑皮鞋。原来的齐耳短发已经留长,编着不长的独辫子,粉色的腮,白皙的脖颈,非常迷人。 李志远见来仪端着盆要去河边洗菜,他一把接过。也可能是饿了,也可能是站得急了,突然就一阵胃痛。他站那顿了顿。来仪看了他一眼,拿下他手里的菜盆推着他坐下。 来仪转身把锅放在碳炉子上,热上汤。迅速去河边洗了菜回来。 很快一碗鱼汤面端在李志远的面前。李志远从不在居民家吃饭,他刚要站起来,来仪俏皮地凑到他身边说:“不吃完不准站起来!” 乳白的鱼汤,碧绿的菜叶,温软的面条。李志远盯着这碗面条看,还没拿定主意是吃合适呢还是不吃合适,只听来仪在耳边说:“我爷也老是胃不舒服,他说吃面养胃。冷冷就能吃了,看是看不饱的。你要是再逃跑,以后就不准来了!” 李志远在想:这丫头太鬼了,她是怎么知道我胃不大好的?她又怎么知道我想逃跑的?看她老不声不响的,怎么老是知道我在想什么?她真的都知道我在想什么吗? 老老实实地拿起筷子吃面条。一会儿,李志远停了下来,他想起,来仪不叫他先生了!他反而感到了一种亲近的气息在身边弥漫。 郑大妈看李志远吃着面条,她笑了笑。这个大男人,平时做事大刀阔斧的,吃个面条像数一样。她说起了笑话:“俗话说男人吃饭如虎,女人吃饭如数。你在数面条多少根么?”说得李志远也笑起来。 郑大妈是喜欢李志远的。自从她自己得了重病以后,总觉得自己也许命不长了。来仪是她最大的心事!她非常希望来仪的终生有个好的依靠。她见李志远能干踏实,对来仪又好,就是岁数稍有点大。唉,这件事还没人提起,看看再说吧。 李志远吃完了面条。 来仪她们中饭也做好了。 在邻居家玩的郑大奶奶也回来了,她见李志远在家,和他客气了一阵,就坐到桌边,有意无意地观察着李志远和来仪。 郑大妈问:“奶奶,你今天是在楼上吃呀,还是就在楼下吃呀?” 今天,郑大奶奶说就在楼下吃。 来仪盛好两碗饭菜,放在棉布袋子里装好,先给上工的郑达拿去。她拎着袋子向外走,一边回头说:“奶奶,你们先吃,我把爷的饭菜拿去。”说完,向李志远使了个眼色。 李志远跟着来仪向外走。只听奶奶说:“来仪你一个人拿去吧,先生跟着你在街上走来走去会被人说闲话。请先生先吃中饭吧。” 李志远听说,顺手拎过布袋,对大家说:“我去,你们吃饭。我刚吃得太饱了,正好走一转。”说完,向南走去。 来仪在后边问:“你知道在哪么?” “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