斟酌一会儿后,张春望道:“不是我不信先生,只是牡丹亭若为先生所做,可否说说这牡丹亭第二出的结尾诗是如何写就的。”
白鹏飞闻言微微一笑,张春望的问题是个圈套啊。
如果是前世的白鹏飞肯定被问住,可现在的他却完全不怕。
白鹏飞在脑子里回忆那本全本牡丹亭的书页,直接看着注释念道:“第二出的结尾诗:门前梅柳烂春晖,梦见君王觉后疑。心似百花开未得,托身须上万年枝。表面上似是写柳梦梅梦见杜丽娘一事,其实却是我用四句唐诗凑成的。第一句出自唐时张窈窕的春思,第二句出自王龙标的长信秋词,第三句出自晚唐曹松的南海旅次,最后一句,托身须上万年枝,则出自晚唐韩致尧的鹊。”
汤显祖的文学素养高到什么程度?牡丹亭的原著有五十五出,每一出的结尾诗的每一句都是从不同的唐诗中摘抄出来的。
这些来自不同诗篇的词句放在一起,不光语义通顺,而且格律丝毫不差,就像专门写出来的一样。
这些诗在庄祖业这种文学素养一般的人看起来只会觉得是普通的诗词,甚至觉得繁杂,但放在张春旺眼里却别有一番趣味。
汤显祖时代可没有诗词搜索网站,他要做到这个必须把这些唐诗全部记住,而且可以根据音律随手拈来。一般人能凑出一首就不错了,汤显祖直接弄了五十五首,文学积累简直恐怖。
也是为什么后世许多文人才子会沉迷于牡丹亭,这本书粗看固然可以欣赏故事,但放在文人眼中细细咀嚼,则更可以品味出其中许多暗藏的玄机。
在张春望震惊的目光中白鹏飞笑道:“庄主社,我说的可对?”
张春望一脸惊讶,继而脸色转为敬佩。
随口就把这些诗的作者,诗名说出,这肚子里得有多少书?他一下便不再怀疑,诚恳作揖道:“先生大才,子牛佩服。”
白鹏飞道:“不敢当。”又拿出一叠稿纸道,“这是杂剧本,我还写了一份南曲版本的。”
他将昆曲版剧本递给张春望,张春望接过一看,不禁喜出望外。
他刚才还在想牡丹亭的剧本美则美矣,可惜剧本长度作为杂剧难免过于冗杂,而现在再看白鹏飞的南曲本,却是把许多展现文字功底的冗杂唱段删掉了,而且改变了叙事顺序,使得剧情一下紧凑起来。
这样一来牡丹亭失于过雅的问题也解决了。
张春望连忙道:“先生的牡丹亭可否在春鸣社发表?”
白鹏飞问:“你们能给多少稿费?”
张春望思索一番,诚恳道:“南曲本子卖与班社,便算作一百两,至于杂剧版,先生想来也能明白,不好售卖,不如就放在春鸣社的社刊中发表,千字一两如何?”
白鹏飞想了想,牡丹亭剧本有十几万字,按千字一两计算就是一百多两宝钞,再加上把南曲卖给戏班的一百两,总共也就二百七八十两的样子。
按二两一个月的龙套收入,一百七十两宝钞够他挣十年。
但是白鹏飞却还是觉得少了,杨奈儿一场戏的包银就是二两,一年也能挣到五六百两银子。
这可是牡丹亭啊,汤显祖靠一本书就能吃到饱,他怎么肯不到三百两就卖了?再怎么也不能比汤显祖这个没做过生意的文人还差吧?
白鹏飞问道:“社刊的稿费可否涨一些?”
张春望无奈道:“也就只有这么多了。”他实在喜欢牡丹亭干脆透底给白鹏飞道:“我们春鸣社的社刊每月一出,约莫两三万字,登一部或者分开的两部曲子,售价二钱,一个月也就能卖出一千多份罢了。收入虽有二百多两,但印书工本便有二百两,扣去班社的运营费用,能付给作者的润笔实在不厚。”
白鹏飞见他说的真诚,突然道:“你能拿一份社刊给我看看吗?”
张春望拿出一份社刊给白鹏飞,白鹏飞看那社刊的纸质很一般,印刷质量也不算好,封面干脆就是和内页一样的纸质,正面印着“春鸣社”三个大字,下面还有社刊期号等文字。
一翻开,第一页写着目录,还有一个“春鸣点将录”的栏目,下面写着春鸣社中剧作家的名字,还把这期发表作品的作家用黑框框圈出来,让白鹏飞感觉很不吉利的样子。
一本也就两个杂剧,白鹏飞摸着那薄薄的厚度,估计这本书也就三万字顶天了。
想着二钱宝钞也就是此时底层工人三四天的工钱,在这个年代书籍是有钱人才消费得起,春鸣社社刊的这个价格确实不高。
不过白鹏飞看这社刊的印刷质量也就是凑合能读而已,实在也卖不上更高的价钱。
白鹏飞想着自己的油印书籍,印六十张两百字经书的成本不过八十文钱,而且还是工工整整的手抄版。
现在换了活字刻板,把庄祖业那小子的刻板钱省下来了,如果不太在乎质量的话,一万字的印刷成本能直接降到二十文左右,就算印上五万字,也不过花费一钱。比春鸣社现在的印法省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