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谢思恒和六部尚书深夜领旨来到勤政殿之后,勤政殿彻夜灯火通明,外面的太监宫女甚至能够听到殿内传来的讨论争执声,直至天明。
没人知道这天晚上皇后和圣上说了什么,也不知道圣上和一众大臣到底准备做什么,只知道第二天早朝过后,一连串的旨意发向东黎各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督令各地官员落实地方军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任命四大将军为京都军校校长,每年轮流任教三月,吾皇为荣誉校长,为我东黎培养铮铮将才!”
“·······欢迎所有有军人梦的东黎男儿进入军校,军校费用全免,待遇颇佳,欢迎报名!”
······
这一系列操作直接让整个东黎炸开了锅,谁都知道圣上要在各地办立和学堂一样的军学,前三年束脩减半,若是能够考上京都的军校,那就是一飞冲天了!
有文人立即就觉得自己的地位收到了威胁,圣上难道是要重武轻文了吗?
结果圣上再发一道旨意,自此之后,东黎文武并重!
再次引起一片喧哗,有见识的人立马意识到,东黎这是,崛起之照!
瞬间很多隐士自深山老林中出来,想要为东黎崛起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很多家庭咬咬牙,就准备军学一办立,将自己的娃儿全送进去,反正听说军学也会交识字读书,又能学到武艺,这不是一举两得吗?若是后面自己娃儿确实不合适习武,再改送到学堂,那也有了一些基础,再不济,自军学出来的,以后的出路还难找吗?
顿时,东黎各地都有官员去往各个乡镇村子,宣传新政,东黎算是彻底掀起了一股入军学的浪潮。
第一步,很好!
给四大将军的圣旨也发出了,景笙出发的日子也到了,这天赵禹特意到宫门出送景笙出宫,这次随行的有赵澈和赵淮,赵淮这孩子是听赵澈说了之后,自己找上门的,景笙想一个孩子是带,两个也是带,何况这还是赵淮第一次向她提要求,当然就答应了。
除此之外还有凌越,杜嬷嬷的儿子杜樊,杜嬷嬷年纪大了,不适合长途跋涉,就让自己儿子跟随着景笙了,还有以影一为首的十来个明面上的护卫,暗处还有多少人,除了景笙,谁也不知道。
景笙带着两个孩子坐在杜樊驾驶的第二辆马车上,第一辆马车上是行礼,第三辆是两孩子休息的地方,这次也算是轻车简行了。
车架前,景笙微微一施礼,对赵禹说道:“臣妾这就出发了,还望圣上保重自己,按时吃饭,按时睡觉。”
赵禹也感染了一些离别愁绪,沙哑着声音说道:“皇后此去,望一切顺利,早些归来。”
景笙微微笑了笑,说道:“春节前,臣妾一定会带着好消息回来的,臣妾先告退了。”景笙施礼上了马车,两孩子也辞别了赵禹,就这样,景笙在这个时代一段不同的旅途就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