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夸老爷子精神头好。
老头顿时就乐了,大笑道:“好一张灵巧利嘴,我村中后辈若有你一半的能言会道,老朽也不用担忧百年之后,王氏一族还能否安然无恙了。”
“哦?”
陈小暮不解问道:“王氏祖宗人丁兴旺,又有百亩良田,自当千秋万代,怎么可能会不能长久呢?”
现在的稻香村看着规模不大,但也有四五十户,近二百余人。最关键的是,他们还拥有农户最重要的农田,虽然上田不多,多是中田和下田,但一眼望去,少说也有一二百亩。
南方水稻的产量很高,一亩约有500-600斤。不需要交租,连税都不用交。因为这是朝廷赐下的赏田,一户人家种三五亩田地,不仅可以保证温饱,甚至还有富余。
更何况村民们不仅在自家田地耕作,还有多余的青壮力去乾浮山的仙田劳作。种田加打工两不误,几乎所有的村民都可以养活自己,不用担心饿死。
这样的村庄,说是千秋万代肯定夸张。但几百年内屹立不倒,子子孙孙延续下去,还是没有多大问题。
老太公却长叹了一口气,说道:“你可知王氏一族的来历?”
“愿闻其详。”
陈小暮倒是听说过,原来的王家村并不是在枫叶镇附近,而是在镇西三十里外的一处山坳间,哪里非常贫穷,远比富饶的稻香村差了无数倍。是后来王家前两代青壮前仆后继,用战场上取回来的功劳,才有了今天这份场景。
“我们稻香村王氏,曾是霈陵王氏一支,在家族斗争中,先祖那一派系落败,不得不带着我们远走他乡,逃出霈陵,定居到了这南疆小村里。”
老太公望向天边夕阳的霞彩,陷入了回忆,“到了如今,王氏已有十一代,几百年繁衍生息,总算是有了一点生气。”
“您是担忧曾经的仇家赶尽杀绝?”
陈小暮试探问道。
老太公笑了起来:“都几百年过去了,哪还有什么仇怨。”
“那是?”
“是人心。”
老太公若有所指地看了陈小暮一眼,“先祖那时之所以会有家族争斗,就是因为人心过于贪婪,哪怕宗族内部,血缘至亲,亦会为了财富权力而斗个你死我活。所以当先祖去世的时候,就已然明白,要想长久,就必须知足常乐。因此留下遗言,只取所需,不取所欲。知足常乐,万代永昌。”
他的手指,指向了祠堂内部厅堂两侧的门匾。
陈小暮看去。
就看到那门匾之上,左右两侧,正是写了这句话。
右边是只取所需,不取所欲。
左边是知足常乐,万代永昌。
上面还有个横批。
足矣。
“这句话在我王家村流传百年,刻在祖先的墓碑上,写在宗族的祠堂里,是每一代村长都必须奉为圭臬的准则。”
老太公扶着长廊梁柱,叹道:“我儿当年在战场立下赫赫战功,朝廷便打算给我王氏赐下千亩良田。我拒绝了,只接了十之一二,让我族人可以休养生息,有个安身立命之所即可,便是因为深谙人心,懂得知足。不然的话,王家村,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在。”
陈小暮陷入沉思。
他是个聪明人,很快就明白了老太公的意思。
稻香村有今日的一切,是因为他们知足。
朝廷赐下千亩良田,对于一个只有一两百人的村庄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哪怕全是下田,最少也值3000两银子。
可守不守得住这笔财富,就是另外一回事情。
在乡下宗族当中,一两百人根本不算什么大族势力。
几百上千人的宗族到处都是,皇权不下乡,这些宗族经常会有冲突,为了水源甚至会发生械斗,死个三五人是常有的事情,连官府都不会管。
都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是个用烂了的成语,但用得人多,才证明这是一句真正的至理名言。
稻香村力量弱小,千亩良田放在手里,就如三岁小儿握着金锭在闹市。
一旦被人盯上,后果难以预料。
不说官府,附近大的宗族势力,多的是办法欺辱他们。
仗着人多势众,数不清的攻击接踵而至,到时最坏的结果,就是他们一亩田都守不住,甚至村毁人亡。
因此适当割肉,能够止住贪欲,才是长久之道。
这也是王氏祖宗,百年传下的智慧。
祖先的智慧,不容小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