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皇上和诸位大臣的表情,青枫明白,这种禁忌只有傻子才会明着说出来,但是自己就是要当一回大明的第一傻子,以期盼崇祯皇帝能够明白天下实情。
他清了清嗓子,继续讲解。
其次,国家的税赋。前期太祖时代以本色即米,布等实物为主,中期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等折色的地位逐渐上升,成了国家收支的主要体现物。
大致说来,供政府开支用的归户部、工部、光禄寺、太仆寺分别掌管,其中主要是户部的太仓库。从矿冶征收的税金和漕粮改折的金花银,照例解送内承运库,除了一小部分作为武臣的俸禄,绝大部分都供御用,成了皇帝的私财,一般称为内帑。
从万历皇帝开始用度增大,每年一百多万两的金花银满足不了需求。从明武宗开始,就不断提取太仓银两供内用。万历年间,宁夏、朝鲜、播州先后用兵,花去了大量军费。又因为婚礼、珠宝、袍服等原因,向户部索取白银多达一千余万两。更加上乾清宫等修建工程,最后弄到“太仓、光禄、太僕银括取几尽”,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原先各省、府、州、县还有自己的小家底,供地方不时之需。后来几次下令,把外库的藏银输解户部。这种竭天下之力以奉皇家一人的做法,终于导致了内外交困,加速财政的全面破产。
国家财政既陷于绝境,内帑又舍不得往外拿,为了应付日益增多的军费开支,朝廷就不断地加派赋税,但是户部依旧年年亏空,今年户部报金花银亏空二百万。
万历末年,辽左用兵,每亩加银九厘,一共加赋五百二十万两。这是明朝廷加派的饷银。崇祯三年,再按亩加征三厘,加上万历年间的九厘,每亩共征一分二厘,统称辽饷。
加派并不只是辽饷,宗室的禄米和赐予的庄田,有不少是通过加派赋税来实现的。宗室的人数大约以三十年翻一番的速度增加。神宗以后,单只支付龙子龙孙的禄米,就成了国家财政和地方开支的一个严重的问题。
为了应付这个难题,地方官员只有一面对宗室拖欠,一面向农民加派。朝廷赐予新封亲王的庄田,动辄万顷,实际上天下根本不存在这么多无主的“闲田”,除了“尺寸皆夺之民间”以外,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加派取得租银来顶替。
本朝的财政收入,辽饷实收四百万两,田赋收入三百万两,其他各项近一百万两,所以每年的财政收入不过八百万两,加上金花银入内帑的不到二百万两,整个大明收入也才不到一千万两。
此外,还有临时需索。在征收赋税的时候,又有所谓带征和预征。地方官吏还巧立名目,私行加派,从中侵渔。
上面谈到由于土地兼并,大多数田产落到了王公贵族、官僚地主手里。按道理说,农民失去了土地也就不该再承担田税。实则不然。豪绅地主不仅享有额定的优免权利,而且还勾结吏胥,通过诡寄、飞洒、影射等方式逃避粮税。
沉重的赋税使农民不堪负荷,大批地逃亡。地方官却不顾农民的死活,用严刑峻法追逼钱粮,甚至责令现在的农户代纳逃户的粮税。笔下文学2020s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