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钱会将自己看过的一首小诗,或者是自己听过的一曲村人们的山歌,或者是自己偶然间写的关于蚂蚁筑巢的看法之类等在笔记本上对林语写下。
林语也会将自己看的某部电视剧或电影,某本国外的小说中的某个人物,父亲做生意时遇到的某位有意思的客户等等在信中进行分享。
他们两人约定,在通信后没多久的时候,他们可以不论文体,不限话题,不论什么事情,都可以写在信中,那些秘密,只有他们两人知道,通信的内容,绝不会让第三人看到。
后来,初中毕业后,宋钱考上林州市最好的林州一中,而林语因为一分之差,只能进入次一位的林州民中,两所高中所隔的位置尽管不算很远,但坐车也要差不多半个小时,所以,两人的通信载体再次恢复到第一阶段:信纸。
因为高中学业比较重,而且邮寄时间也相对较长,两人约定,每周进行一次通信,可以写得稍微长些。
高中的生活和初中时好像没什么不同,还是一样的上课,一样的和同学谈论关于学习和人生和世界的问题,但某种程度上和初中却又是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中,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学习方面,在高中,知识的数量和难度相比于初中时都大大增加,林语的一位老师曾做过大概的调查和估算,为此还建立了数学模型,他得出的结论是,高中的知识总容量是初中的三倍以上,难度也在三倍以上,因此,这位老师将高中和初中的知识差别称作“三三差别”,这项“三三差别”快速地在学校掀起一阵热潮,并快速地向林州市的其他高中蔓延。
许多老师在告诫不知道刻苦的学生时,都会援引这个“三三差别”,以此增强学生努力学习的压力和动力。
林语在初中时一直都保持在前十名,原本是可以考进和宋钱同样的林州一中的,但她自己说,因为中考的考点正好在一中,当她进入一中时,一片梧桐树叶就掉落在她的头顶上,后来,又是一片落叶,接着又有了第三片,她说那是预示着她和一中的缘分已尽,肯定是考不上的。
后来,证明她的迷信的想法是对的,就只差一分而已,而比她成绩差的那后面几名的同学,都超常发挥地进入了一中。
她在信中给宋钱写到:这样也好,让他们能保持一些距离,方便通信,增加看信时的那种惊喜的感觉。
宋钱对“三三差别”的感受和林语的并不相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只是学的只是不一样而已,做题的次数要增加一些而已,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的确如此,他只要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完成作业,并将补充的习题都做上一遍,是没有什么可以难住他的,他的同学们都将这个现象归结为他的基础好,他聪明,他适应能力强,他学习习惯好,只有他自己知道,其实也就只有一个秘诀:那就是把记不住的记住,把没弄懂的弄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