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这天,苦寒斋按照原定计划售出《游侠记》第八部。
按照以往的惯例,他们要在发行之前赶出十本的量,但这次靳兆麟不在。所以,这次的手抄本由杨淮负责,他的字迹偏飘逸,与故事格调不符,但他手速快。
于是,临近发书日期的那几天,杨淮每天苦着脸来,抖着手走,总算是凑出了十本的量。
然而这次的话本卖出之后,不到一天,书坊门口的木箱就被塞了意见函,这些抢到书的人是看完之后就迫不及待地给他们写意见了?这倾诉的愿望够强烈的。
李成蹊和杨淮有些忐忑,不知道看完话本的人会如何评价他们写的故事,一封封地去看,然后蔫了吧唧地坐在那儿不说话。
故事主线是靳兆麟走之前就定好了的,但李成蹊和杨淮都不是喜欢快意恩仇的人,他们喜欢草蛇灰线、杀人不见血。因此,两个合作出来的故事内容够烧脑言辞够华丽,唯独不够热血。这样的故事,对他们的主流读者来说缺一点味道。
其实话本写作过程中他们就感觉到了和以往的不同,忐忑有,但更多的是期待,觉得这是个把《游侠记》和市面上的其他话本区别开来的好机会。二人心照不宣地有意减少黄暴情节,行文用字雕琢再雕琢,可以说是最用心的一次,然而反响并不好,有些脾气坏的直接在意见函里骂开了。
智谋和文采不过是撑起了架子,黄暴才是那朵受欢迎的锦上花,这认知让两位少年深受打击。
赵小宝只在乎收益,乐颠颠地数完银子后安慰情绪低落的李成蹊和杨淮:“之前的《游侠记》是四个人写,突然变成了三个人,看话本的人一时适应不了风格的变化很正常。你们看着吧,《游侠记》肯定还是卖的最火的那个。”
“就算卖得好,那也是在消耗前面积累下的人气。”李成蹊道。
“小宝,这位署名黄河大侠的说对我们很失望,还会跟周围的人说以后不要买《游侠记》了。”杨淮把信纸递到赵小宝手里,苦笑道,“你的生意被我们连累了。”
“什么?干这么缺德的事,算狗屁的大侠!”赵小宝登时怒了,快速浏览完意见函就握成一团丢掉,挥挥手道,“你们两个也别垂头丧气了,没有你们,我哪来的生意?这回就当是花钱买个教训了,其实我一直说来着,你们两个一直都没搞清楚什么是话本。”
李成蹊和杨淮相互望了望,话本不就是用来讲故事的吗?
“能用来讲故事的书多得是,为什么话本卖的最好卖?因为它通俗,易懂,只要认识字就能懂,不认识字的也能听得懂。大家可以在看故事的过程中毫不费力地把自己代入进去。”赵小宝道,“你们两个言语既不轻松幽默,又没写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事情,兄弟,《游侠记》不是要拿去当教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