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老三听见犬吠,头也不抬,照旧编着竹笼。他懒洋洋地问道:“回来了?去把水挑了,晚上烧面疙瘩汤。咱家的木桶刚借给隔壁常阿婆了,你记得找她讨回来——啊,她家上月还欠我们半斤白面没还呢。”
竹篾是新片好的,青葱油碧。孟老三嘟哝着,他一双枯手灵巧得很,不一会儿就编好半个蝈蝈笼,笼子翠绿得可爱。
他哼着一段曲子戏,过了编大半只笼子的功夫,才发觉儿子没理他,纳闷地抬起头:“怎么回事?读书读魔怔了?”
孟老三把刚编好的蝈蝈笼整整齐齐码在竹货架上,捶了捶坐僵了的腿,后知后觉地想起什么来:
“......我说你恁大清早地就出门,也不顾给家里留早饭,原来是参加劳什子的贵人老爷的香会去了。嗐,这书也不好好读,整天想些歪门邪道,以为凭你这王八蛋的出身,还能在贵人里捞着什么好呢。做人可得讲究实在,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梦里什么都有。”
孟回脸色青灰,心里凉成一片。他紧紧咬着牙,没有吭气。原以为在行香雅集抱受冷眼已是当头浇下一桶冷水了,没想到更戳心窝子的话竟来于自家老爹。
孟老三没觉出这“王八蛋”等于变相骂自己是“老乌龟”,挑起三根翠竹皮,将它们交叉叠在一块儿,接着絮絮叨叨:“还有你那个什么同学呀,忒不靠谱。你当贵人老爷这么好见面?香会香会的,还真傻乎乎地信!别给人卖了还帮着数钱。”
“......他没有骗我。他姓温。”
孟老三嗤笑道:“临江姓温的人,那可多了去了。除非他是平章大人家的公子爷。”他翻着竹篾的手一顿,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道,“你说的,该不会真是那个......那个平章公子吧?”
孟回将洗得发白的青衿布衣换下,改穿一件短褐粗衣,瓮声瓮气道:“嗯。”
一种奇异的神采忽然浮现在孟老三眼中,他喜出望外,一把丢掉手里编了一半的笼子,跳起来,快步走到儿子身边,搓着手,语无伦次道:
“运气,天大的运气。平章大人......姓温的人。啊,他家的公子。”他兀自激动了一番,终于开始关注事态的焦点,“你和这平章公子关系咋样——他读书,读得好不好?”
“不好。都不好。”孟回心里堵得慌,忿忿答道。温恪不爱读书,最爱这些不值钱的蝈蝈笼。他鼻尖一酸,喉头噎着黄连似的苦。
凭什么有的人天生睡在锦绣堆里,既不读书,又不明理,偏偏还对旁人几辈子求不来的东西不屑一顾。老天真是不公!
孟老三讷讷地“哦”了一声,将打算出门的儿子拉回来:“你可得跟人家好好套近乎。再说,人家温小郎君不读书,也必有他自己的打算。你别去常阿婆家了,让你娘待会儿弄去。咱俩好好聊聊。”
父子二人坐在小院的矮凳上。孟老三慈爱地看着儿子。几日没有细看,这孩子倒一声不吭地抽条了,瞧着心气儿也高,没有老家那种畏畏缩缩的怂样,越看越觉得有些秀才老爷的影子。
孟老三心里高兴,问了几句同平章公子有关的话,孟回耷拉着眼皮,木木地应着。他像盘问儿子终身大事般将温小郎君里里外外事无巨细地过问一遍,才失望地发觉,儿子和小郎君果真没什么交情,花白眉毛皱成一团。
“那......你今天那个香会呢?刚听你说,不仅平章大人亲自去了,还来了许多外地的贵人,你有没有——”孟老三身子前倾,搓着两根手指,比了个手势。
孟回恹恹地,将手里的竹篾折成两截,垂头丧气道:“没有。什么都没有。”
孟老三一屁股坐回凳子上,唉声叹气大半天,恨铁不成钢道:“我一早知道,你就是个笨嘴笨舌的闷葫芦,除了会读两本破书,还会什么?”
孟老爹显然忘了,刚才骂儿子“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也是他:“这天大的好机会,可就这么白白浪费了!要不是我和你娘给的压岁钱,你能在白娘娘会买那本画册?没了画册,哪来的机会见这许多贵人!”
孟回一言不发,受着老爹的教训。老爹说得不错,自己太不争气。可不争气的也不止一人。温小郎君那张香笺明明白白打了温有道的脸,那些贵人老爷都心里笑话呢!
温恪,平章大人,春长巷的高墙。孟老三,半斤没还的白面,梁上挂的干辣椒。醒世斋的《朱子》,地摊上捡的《揖仙录》。行香雅集的优昙婆罗,还有......灰头土脸的自己。
孟回捏紧拳头,竹篾断处的细芒扎破皮肤,却如刺进心里。
孟老三见儿子不答话,急得满头是汗:“怎么又哑巴了?我看你的亏全吃在这上头了。还不长记性?”他佝偻着背,从地上捡起方才编了一半的蝈蝈笼,将竹条弯起来:
“多好的机会呐。我费尽心思从襄陵千里迢迢搬来临江,为的都是啥?还不是为了这临江的格什么什么馆,有名的书学,有学问的先生。我看你要么去好好儿看书,要么跟我学这手艺。可别等老头子死了,跟个叫花子似的要饭。我老孟家虽穷,可也丢不起这个人。”
不就是四书五经么?一共便这么几本书,孟回不信,凭他十年寒窗、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股也读不过那烂泥扶不上墙的温恪。他霍地起身,下定了决心似的,咬牙道:
“爹教训的是。我这就去看书。”
孟老三瞪了他一眼,将蝈蝈笼仔细收了口,把转身回屋的儿子叫住:“哎哎哎,回来,先不急着看书。你去找常阿婆,讨回我家的木桶,再将后院那缸子水挑满,晚上煮面疙瘩。啊对了,还有她家欠下的半斤白面,也得赶紧催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