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事,你去后可以我重阳子真传弟子身份示人,不必有所顾忌,为师近些时日皆会在金地传道,你若有事寻我,可让耿京夫妇代为转达。”王重阳又吩咐道。
“我小姨和耿官人,他们?”辛无病不解的问道。
“呵呵呵……晓冬与耿京已经结为夫妇,此事你兄长弃疾应知晓,为师多年前就派他二人前往亳州你祖父处,保护他们二人,我未向你提及。”王重阳这才解释道。
难怪之前辛弃疾来信提到耿京和孙晓冬二人,辛无病那时并未在意,结果这一切都是师父的安排。
听到王重阳的话后,辛无病跪下道:“弟子以往顽劣不堪,不知师父苦心,还请师父不要怪罪。”
王重阳扶起辛无病说道:“你现在知晓也不迟,我知你素来不喜兵戈之事,当不再逼迫你,若你真有悬壶济世之心,为师也是支持,解民身体之痛和解民心之痛,皆需有人去做,你且安心去,将来如何,存乎一心,只要你心系苍生,万法随选其一皆是悟道,去吧。”说罢王重阳轻轻拍了拍辛无病的肩膀,面色和蔼的说道。
辛无病再三拜别。
回到富义堂后,辛无病将家中来信交于母亲和大姨传看,二人神情各异,母亲有些欣喜,只要辛无病在哪里,她留在哪里都可,大姨孙富春和姨夫马从义则十分不舍,辛无病随二人学岐黄之术已逾五载,加上辛无病天生对此爱好,学得极快,可以说,辛无病是二人衣钵弟子都不为过。
这几年二人有后,但对辛无病也如同子嗣一般,孙富春无论到哪里都会带着辛无病,辛无病跟着孙富春的时间甚至比母亲还多,他对二人也有着特殊的情感,此时将要去开封,他更加不舍二人。
孙家的二老已于数年前相继去世,那时辛无病刚到宁海不久,对这世的外祖父外祖母印象不深。
此时祖父年时已高,是应该随侍一旁,他两世为人,留下了太多遗憾,这次他真的不想再有遗憾。
回家收拾妥当后,辛无病母子就准备雇辆马车,并打听了县上镖局何时有到开封府的镖趟,准备随押镖队伍同行。
宋金议和已过十几年,双方已无大的战事,南北方都在加紧恢复元气,民间财货运输也恢复,但是山间绿林还是会有不少山贼劫匪,为保平安,镖局的生意也是越来越好。
无论哪个封建王朝都杜绝不了绿林之人,辛无病这孤儿寡母的,到开封又是一千多里的路途,路上真要遇到一伙歹人,那就真的叫天不灵叫地不应了。
辛无病年纪也才十四岁,学了几年武功,对付平常三五人是没问题,一旦遇到十数人,他也只能束手就擒,再加上还有母亲通行,他连跑都是没有机会的。
打听到县城中诚远镖局下月初十有一趟镖要到开封,镖局的标头听说是富义堂孙家人要随往,便欣然同意,甚至连钱都不收。
辛无病乘着还有大半月的时间,去了一趟县城里的铁匠铺子,准备给自己弄一件防身武器。
此时的辛无病身高按宋尺来算有五尺五寸,后世的身高大约是在近一米七到一米七五之间,这对当时的少年人来说,已经是极高的。
虽然未长期练习刀剑,但辛无病跟着孙富春夫妇一直有修习内丹之术,身体的力量和耐力早就强于成年人。
这内丹之术并不像后世传得如此玄妙,在宋时,民间多有人修炼,这是依托道家基本原理和《内经图》演化出来的一套养身,养气之道,剔除一些形而上和唯心的东西,辛无病把其归纳为几方面,一是呼吸的调整,二是饮食,三是炼体,这又分静养功和五禽戏为代表的导引动功。
太极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过此时张真人应该还为出世吧。
宁海的铁匠铺一般只打些农具,菜刀之类,对于要打造武器,需得官府印信为凭,当然你若多使些钱,也可以。
辛无病是宁海县男,有官身,需要武器不需如此麻烦,但是这次他想打造的是一把称手的武器,根据自己的记忆,画了一把类似后世倭刀肋指造型的兵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