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最为常见,用于近战的倭刀被称为打刀,是唐刀的改良版,打刀的刀身被设计成弯曲的形状,这种弯曲的设计称为“反”。
此种设计使得拔刀更为容易,刀身长度一般为二尺到三尺之间,刀柄与刀刃比例为一比四。
短一点的被称为胁差或胁指,长度为一尺三寸到两尺,刀柄长四到六寸,与宋时兵刃不尽相同。
宋朝的长柄刀,为军队常用兵器之一,主要有屈刀、掩月刀、眉尖刀、凤嘴刀、棹刀、戟刀和笔刀等7种样式。
前五种刀构造基本相同,都是一刃,刃前锐后斜阔,以木杆为长柄,柄的末端安有铁蹲(铁鱒是圆椎形的金属套,可以插入地中),戟刀和笔刀为双刃。
宋军使用的短柄刀只有手刀一种,剑与刀的形制差不多,只是刀为一面刃,剑是两面刃。
长柄刀和手刀刀身长皆在三尺三寸以上,在辛无病看来携带起都不甚方便,因此他选择打造一把两尺左右的短刀,主要用于防身。
辛无病觉得,遇到一群歹人,就是刀身长五米都无用。
县城里东市铁匠坊的老板年约五旬,姓王,是一名老铁匠,曾经在富义堂就诊过,认识辛无病。
王铁匠见辛无病拿着一张图纸,上面画了一把从未见过的兵刃,让他帮忙打造,不禁奇怪的问道:“小官人,这是何刀,老汉从未见过,你要是嫌手刀太长,某可以给你把尺寸改短一些,为何要把刀身弄弯?”
辛无病想了想说到:“手刀刀柄偏短,单手握着太长,双手握着太短,拔刀时也费劲,刀身有些弯度便于拔刀,且劈砍之时,有些许弧度,助于使力。”
“小官人是打算几日后来取?”王铁匠又问道。
“越快越好,王老丈,我可否见识一下你的手艺?”辛无病问道。
辛无病还未见识过这个时代铁匠是如何打制兵刃,有些好奇,这才向王铁匠问道。
“小官人是不放心某的手艺吧,呵呵……你要看当然无妨,就怕这铁匠坊里炉子烧起炉来,让你热得难受呀。”王铁匠笑笑说道。
“无妨,你尽管做,我在一边看个热闹。”辛无病也笑嘻嘻的回道。
“那好,你稍坐吃茶,某命人去把火生旺,本来今日还有些农具要打,既然是小官人的活计,我就先给你打这把弯刀。”说罢王铁匠自顾忙去。
辛无病打量了一下这间铁匠铺,自己坐在铺子外搭了一个凉棚,铺内就一件屋子,屋子正中间有一个大烘炉,靠里处立有两个铁架子,上面摆有一些铁料色泽青黑,靠外的墙角也堆有一些铁料色泽各异,有呈暗黑,有的上面有一层薄锈,似乎堆于墙角的材料要比铁架上的差了许多。
烘炉边架一风箱,风箱由牛皮制成。
此时,王铁匠拿了木炭丢进炉膛中,然后吩咐其中一个徒弟开始拉起风箱,风进火炉,炉膛内火苗直蹿。
另一个年长一点的徒弟用木桶提了一桶石炭(即煤),开始往里丢,直到石炭填满炉膛的一半左右时,便停止。
拉风箱的学徒拉手里的速度越来越快,直到保持一个固定的速率维持下来,此时刚丢入炉膛中的那些石炭能看到一丝火星子。
此时王铁匠跑过来问道:“小官人,按照你刚才说的长度和厚度,我算了一下要用到熟铁料二斤,钢一斤,打出来的重量大概就二斤,熟铁一百文一斤,钢三百文一斤,我就收你百文的工钱,你看可好?”
辛无病抓抓头,这玩意儿他也不懂,于是问道:“王老丈,为何不都用钢铁打制?”
王铁匠闻言一愣,随后才笑道:“小官人,这你就不懂了,精铁有韧性,精钢硬易折断,所以刀身,刀刃所用材质有些许不同,通过锻打,这钢和铁才混在一起,钢和铁如何融在一起,就是考手艺的活儿,我们打铁的手艺人就是靠着这个吃饭呢。”
辛无病听到王铁匠解释后才点点头,自己对锻造之事全然不知,看来这隔行如隔山,还真是有道理。
“王老丈,这两斤铁一斤钢有甚讲究不成?”辛无病遂又问道。
“当然有讲究,你要有兴趣,我一边烧炉一边给你细细说道。”王铁匠笑呵呵的说道,然后走进铁匠铺子中,辛无病跟着走了进去。
见辛无病跟进来,王铁匠从墙角选了一块铁块,又在另一边的墙端的铁架子上选了一块钢,然后各自用手掂量了一下,对着刚才丢石炭的徒弟说道:“大柱,去称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