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若笙眼睛蹭的放光,双手珍重的接过开始答题,宋辞忧没有打扰他,另寻一张纸开始默写自己的答案。
等杜若笙写完扭头看到宋辞忧疲惫的趴在桌子上睡着了,脸落在纸上,未干的墨汁糊在他脸上,他拿起毯子给他盖上,望着他的容颜发呆。
能遇到这个人,真好!
第二天,宋辞忧和杜若笙对了答案,除了墨义部分高差不定,但总体来说无甚大问题,杜若笙看向宋辞忧的目光带上了赞叹。宋辞忧聪慧又刻苦,又不急不躁,如今半年他博闻强记,实力飞升,此次,稳了。
过了五天,县里终于发了榜,宋辞忧一行人花了老大功夫才挤进去。宋辞忧三个字赫然在榜首,众人看到这个宋辞忧议论纷纷,终于想起来是三年前十二岁小童生县案首,如今也才十五岁就是府案首,就是真的是少年出英才啊。
宋辞忧顾不得和同窗们寒暄,匆匆赶回家告诉家人这个好消息。
一家人喜不自胜,一边拍拍宋辞忧肩膀,一边嘴上夸赞,害的宋辞忧被夸的有点尴尬,哪有这么夸人的,就考了个秀才就成文曲星下凡。想想这么多年以来家里人憋着一口气供他读书,从来都不曾表现过这么激烈的情感,如今他不过是通过了府试就如此高兴,秀才才是科举之路的正式开始。
他现在已经是一名准秀才了!到时候家中可免两个男丁的徭役,他爹和爷爷就不用再担心了;家中田亩赋税、绢棉麻布税、丁口税都得以豁免,他每月还能拿到廪米和廪饩银,族中还有奖励……
成为秀才以后,倘若缺银子了,会可以去县衙应聘书吏,去私塾当老师,做帐房,若乡中婚丧还会有人请他主持,还能给考生作保收费,抄书作画的笔墨价格也翻倍……
还有五十亩田地的税额,他们家只有二十亩,加上几个叔叔家的,还能给村里其他孤寡老人剩下田税,在这太平盛世,他能在这块土地上立足了。虽离荣华富贵还远,但总不至于过贫苦日子。他的若笙,也有了一席安身立命之地。
而对老宋家的人来说,完全可以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句话来形容,那社会地位可是质的飞跃。
村里人登门道贺,宋家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宋辞忧则要准备秋闱,考试时间分三场,分别是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考试则在清河郡省省里专设的贡院里进行。
如今才四月底,到八月还有小半年的时间,宋辞忧有点犹豫是在家里自习还是去书院。
参加秋闱他除了四书五经,算学、诗词、律法和策论作为接下来的重点来提升。宋辞忧算学格外拔尖,毕竟前世大学任教没事就去蹭课,少有难得住他的题目,至于律法和策论,那更是杜若笙的长项了,答题模板思路他早已不藏私的教给宋辞忧。
可是诗词歌赋实在不算出彩,虽然他肚子里有一肚子大中花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可他从未想过窃取,原主诗词歌赋也很差,所以才想参加诗社多学习,为此失去了生命,文化传承,他怎能做那小人行径。
宋辞忧考上秀才在十里八村不算一件小事,来家里唠嗑的邻家大婶也多了起来, 说来讲去也就那些赞美奉承的话, 李氏倒是听得开心, 但上门说亲的简直不要太多,不过宋辞忧已经娶妻,就算是男妻,本朝也有不能停妻再娶的说法,李氏干脆拒绝了。
中了秀才,宋辞忧跟以往没啥区别,主要是他身边有一位真正的学霸。宋辞忧在为写诗绞尽脑汁,他
在诗赋上一直表现平平,除了曾经根深蒂固的排斥感,就是他脑袋里没货。
而博览群书的杜若笙不出家门都能写出让人惊艳的诗赋,宋辞忧看过之后决定,在家学习。
宋家人有些担心杜若笙教不了他,可是也不会反驳宋辞忧的决定。在杜若笙的□□和指导下宋辞忧总算是明白了作诗的核心其实在于“用典”和“言志”。
至于平仄的规律很好掌握,古汉语中的平音可以转化为现代四声调中的第一声和第二声,仄音则类似于今音的第三声和第四声,不同的格律诗有不同的要求,例如五律诗的其中一种是“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记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