靼虏闻讯,必然不计伤亡拼死抢夺。陛下乃万金之躯,大明君父,身系江山社稷,不立危墙。
臣不才,恳请率军前往,代陛下完此重任。”
说完,陈奇瑜一撩官袍,满脸肃然跪在大堂前,明显是死谏的模样。
“恳请陛下收回圣命,由臣代劳!”
大堂内,甲胄在身的众将跪伏在地,齐声哀求。
为将者,自然知晓断敌后路的重要性和其中蕴含的凶险,如何能让他们的君王赴汤蹈火冒此风险?
虽然他们自负悍勇不畏死,但毕竟只有万余人马,谁也不敢保证乱军中陛下可以安然无恙。
“诸卿请稍安勿躁,朕并非草率行事,以身犯险。”
面对大家的好意,崇祯皇帝心里也十分感动。他双手虚抬,示意众将起身,并解释道:“靼虏凶残,战力强悍,众所皆知。
若是困兽犹斗,必更加疯狂。
故而,要想断敌后路,纵使诸卿奋勇杀敌悍不畏死,然仅凭勇卫营万余人兵力,对付五万甚至更多的靼虏,显然力有不逮。”
崇祯皇帝短短几句话,顿时让众将高悬的心安定下来,原来陛下有分寸,有筹划,并不是轻率冒进。
双眼扫视安静下来的众将,崇祯皇帝手指划过舆图,指着大同、房山、昌平三地,双目炯炯。
“朕已命宣大总督陈新甲、天下兵马监军高时明、后军统帅洪承畴率军往张家口附近集结,等待时机。
还有高阳县,也有五千虎贲卫驻扎在此。若是事情顺利,也可随时驰援”
呼
随着崇祯皇帝的讲解,众将明显松了一口气。
他们这才知道,不知不觉间,陛下居然把天下勤王兵马全部调动起来了。
这和过去三次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陛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臣佩服!”
听完陛下的谋划,陈奇瑜慨然而叹,没有再劝阻了。
他还能说什么?
原来陛下把一切都安排好了,作为臣属,执行圣意就好了。
怪只怪自己操心过切,不明缘由,就横加劝阻。
好在陛下并未责怪,否则自己可就难堪了。
“诸卿听令:厂卫立即潜入张家口,查探具体实情。军中夜不收出动,侦探张家口附近靼虏部署。
其余人等收拾收拾,时刻待命。”
说服了众将,崇祯皇帝不再废话,立马下达旨意。
都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可在崇祯皇帝眼中,却是情报为先。
如今张家口勉强也算敌后了,没有情报的支持,崇祯皇帝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
“诺!”
众将轰然应答,战意滔天各自回去准备。
此番追随陛下御驾亲征,原本就是下定决心,誓要斩将夺旗,累立功勋,护卫陛下周全。
如今见陛下安排妥当,更是增添信心。
眼见勇卫营众将军心高涨,崇祯皇帝欣慰地笑了。
老实说,断敌后路,确实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最稳妥的打法,当然是按之前商议的,打一路放一路。
可是如此一来,崇祯皇帝却觉得大明的兵力白白浪费了。
汇聚在京城附近的各路勤王大军多达二十余万人,每日人吃马嚼,徒费粮食不知几何,殊为可惜!
也因此,崇祯皇帝这才决定,合理利用兵力。
陈新甲、高时明、洪承畴所部虽难称精锐,但胜在人多,又不是野战,足以让靼虏喝上一壶了。
说实话,拼消耗,大明完全拼得起。
随着崇祯皇帝的旨意,大军快速行动起来,厂卫以及军中夜不收分赴各地,刺探敌情并传递消息。
与此同时,大明朝廷内阁也收到崇祯皇帝的旨意,令其颁布他老人家御驾亲征的决定。
立马,整个大明四方震动,为之侧目。
各地百姓纷纷沧然泪下奔走相告,皆言朝廷总算下定决心和靼虏决一死战了。同时又心疼天子不易,作为帝王要亲自征战沙场与敌搏命。
谁都知道,御驾亲征,意味着首战即决战,不死不休。
襄阳谷城,叛军张献忠归顺大明朝廷的驻地。
临时搭建的帅帐内,刚刚得到消息的张献忠霍然起身,叉腰对着身边的义子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李定国叹道:
“不意崇祯小儿居然有如此血性,本帅佩服!”
“父帅,只是如此一来,不管胜负,民心尽归大明朝廷,于我们再度举事不利啊!”
作为张献忠的长子,孙可望深知张献忠归顺朝廷的意思,皱眉说道。
“唉!”
长叹一声,张献忠摇摇头,有些惆怅,“时局至此,那也没办法,无非继续蛰伏,以观后态。”
商洛山中,一身褴褛的李自成听了出外打听消息回来刘宗敏的汇报,喜出望外。
站在巨石上,李自成眺望京城方向,双目炯炯。
时机成熟了!
“下山,收拾残兵,扩充队伍,锻造兵器,重整旗鼓!”
百折不挠的李自成,意气奋发挥舞着拳头对追随身边的十八人大声吩咐。
通州,靼虏左翼军的驻地。
多尔衮目光阴翳独自一人端坐在帅椅上,右手支撑着脑袋,歪着头对着站立的众将问道:“大家说一说吧,怎么看待大明皇帝御驾亲征一事?”
表面好像很沉稳,实则内心慌得很,说的就是多尔衮目前的心态。
骤然听闻这个消息的时候,他整个人足足楞了好一会,方才缓过神来召唤众将议事。
一直以来,大清进入大明的土地之后,攻城掠寨,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都是顺风顺水。
而大明朝廷则是节节败退,丢盔弃甲,龟缩城中不敢出来。
可是现在,大明朝廷怎么突然来了御驾亲征这一出?
这是什么意思?
是孤注一掷还是准备充足?
多尔衮确实懵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