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时分,突前五十里的范羌小队就到达了伊吾城,派人回来给耿恭送信,伊吾城还在汉军的控制之下,周围暂时没有发现匈奴人的踪迹。
按照耿恭的要求,范羌在伊吾城城东二十里的地方,为羽林骑找到了一块宿营地,然后他单骑入城,见到了驻守伊吾城的宜禾都尉。
为了保密起见,他的小队就隐蔽在宿营地待命,他出示了刘张的信物和军令,要求宜禾都尉暗地里为耿恭的军队做好准备。
准备干净的饮水、热乎的食物,还有替换的马匹,虽然一骑三乘,可是这么拼命的赶路,还是有很多战马吃不消,有轻重不一的伤势,需要更换和休养。
傍晚,夕阳西下的时候,连续奔袭了四天,赶了八百里路的耿恭率领他的羽林骑终于赶到了伊吾城外,完成了此次千里奔袭计划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耿恭到达宿营地的时候,范羌和宜禾都尉已经在恭候他了,宿营地已经搭好了帐篷,清水、热饭也都已经准备完毕。
耿恭下令所有人入营休息,但是人不卸甲、马不卸鞍,随时准备继续出发。
耿恭在临时的大帐见到了范羌和宜禾都尉,这是一个中年汉人,父辈曾经在西域都护府服役过,也算是西域子弟了。
耿恭通过他大致了解了一下,蒲类海匈奴人的情况,与兰牙师交待的基本吻合,伊吾城中就有一些从蒲类海逃难来的蒲类人和移支人。
匈奴人占领蒲类海之后,确实在当地横征暴敛,盘剥当地牧民,苦不堪言,这是两个国家的军队实在太弱小了,加在一起也不是匈奴人的对手。
耿恭喊来了胡二,大家一起商量接下来应该怎么做,毕竟时间非常宝贵,他们得动用所有的力量。
胡二告诉耿恭,接下来奔袭蒲类海,就不用一骑三乘了,毕竟他们要走的是小路,马匹太多影响效率,一骑两乘就足够了。
再一个他要进城去找一个他认识的蒲类人,这个蒲类人原本是一个牧民,和他有过多年的来往,在蒲类人之中也有一定的地位。
胡二打算让他来当这第二阶段,翻越白山隘口的向导,而且看看能否通过他与留在当地的蒲类人取得联系,为汉军提供帮助。
耿恭非常赞同他的这个主意,让范羌陪着胡二一起去找这个蒲类人,过程很顺利,这个蒲类人果然还留在伊吾城,他叫巴朗,是个将近四十岁的中年汉子。
听说是给汉军当向导,去消灭匈奴人,他非常激动,毫不犹豫的同意了胡二的邀请,并且还带上了他的儿子,一个二十岁的青壮小伙。
耿恭在大帐接见了他,见到汉军的主将,巴朗非常兴奋,他请求耿恭一定要把匈奴人从蒲类海的草原上赶走,他和他的儿子愿意给汉军牵马坠蹬。
他告诉耿恭,他和儿子都是草原上的好猎手,绝对不会拖累大军的战斗,而且他可以联系到一些蒲类人和移支人为汉军效力,两国的百姓都盼着汉军重新统治西域,而不是万恶的匈奴人。
巴朗虽然不会汉语,但是有胡二当翻译,他的话耿恭还是能听明白的,对巴朗还是很信任的。
汉军只休息了三个时辰,就连夜出发,趁着夜黑,一骑双乘的奔向了不远处的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