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接触吗?”
荀礼站在一边思索,抬头看了看沙漏,已经流失了三分之一。
给我限定时间,但是又不能接触他们……
荀礼看向了天平和短刀,再次尝试之后仍无果。
“看来是让我在沙漏结束后行动了,沙漏是留给我思考的时间?”
这是一个影响深远的选项,请谨慎选择——
有的时候越紧张,脑子就越容易出差。以前考试就经常会在解不出题的时候脑子里开始放歌……
荀礼赶紧摇了摇头,把无关的东西甩了出去。
把这当成一道题来解的话,题干已经很明确了,著名的佛家典故——割肉喂鹰。
这个故事很简单:鸽子被老鹰追,尸毗王不忍鸽子命丧鹰口。但老鹰认为自己不吃鸽子就会饿死,尸毗王自念救一害一,于理不然,于是以自己身上的肉来换取鸽子的性命。
传说和神话自不必深究其逻辑合理性,比如尸毗王怎地竟有如此毅力能自割股肉,其后更是全身剐了个遍……但仅论其故事寓意亦有值得探讨之处。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单论对于某一个体而突发产生的同情,绝大部分人都会有。梁惠王见牛叫声凄凉,便提出以羊易牛,自己也困惑“是诚何心哉?”,孟子却没有批评他,认为这是一种仁慈的表现。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君子远庖厨”并非虚伪,而是人之常情。
但如尸毗王这般愿意以身饲鹰,则又有所不同。较之梁惠王,尸毗王的仁慈似乎更具平等性,他不忍弱小的鸽子被老鹰捉食,同时也不忍强大凶猛的老鹰因此而饿死。这也是这个故事想要表达的观点之一,即平等的慈悲。
心里如何想,与他人无关,正如思想不会构成犯罪,停留在内心的慈悲亦不能称作善举。因而光有慈悲心仍然不够,还需要舍身。
但细细想来,尸毗王的举动并没有实际的意义。
他牺牲自己满足了鹰和鸽的诉求,但这只是一时的,鹰依然会在消化完尸毗王之后继续猎鸽,而鸽依然只能在鹰饿的时候逃窜。其结果就是以一位国王的死,拯救了鹰和鸽子小半天的生命……若依平等观而言,以一个生灵的死亡换取两个生灵短期的满足。
若仅到此为止,故事仍然挑不出毛病,尸毗王依然称得上是“大慈大勇”,看似成本高昂,收益地位,可毕竟善举和生命的价值,都超出经济学能够衡量的范畴,尸毗王自由地处置了自己的生命,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延长了鹰和鸽的生命——
——假如他真的是没有伤害他人。
如果故事没有止于此,而是接着顺推,假设尸毗王没有因此而成佛,而是真的死去,那么作为一个国王而言,是否有些轻率了?国民失去了仁慈的领袖,大臣失去了名正言顺的领导,王子们失去了慈爱的父亲,王妃失去了相濡以沫的依靠……
扯远了。
所谓神话、寓言和传说等等,本就不该套用现实,创作的人想用它来表达自己的主张,受众吸取自己需要的精神养分,这样就足够了。
“可我是在做题。”
荀礼烦恼地叹了口气。
解题的关键在于出题人是怎么想的——因为答案是他给的。
尤其在哲学思辨这种“自圆其说即可开宗立派”的事情上,本就众口不一,放在辩论环节,荀礼大可引经据典夸夸其谈。
可惜不是。
【尸毗王像】中给出的效果说明是“有几率”,那么这个几率就该应在自己如何选择上了?
对应的唯一职业名字是【大理寺卿】,程老板也说过,委员会想要找出最适合的人,那么如何才能显示自己才是适合的那位呢?
荀礼记得程老板当时笑着说:“这种事情谁也不知道,甚至那些拥有唯一职业的强人,他们在拿到职业前,也不知道职业的具体效果是什么样子的,你只能猜,看缘分。”
“就没有一点关联吗?”荀礼有些不能理解地问道。
“有啊,但你想不到,大家都想不到。”程老板耸了耸肩,“譬如现在委员会明面上的第一人,现任军事指挥部部长,委员会副委员长,他的唯一职业是【清道夫】,你能想到什么关联吗?”
环卫工人?
“是赞他伟力浩荡无匹,对敌之时,便如扫除尘埃一般。”程老板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感慨和艳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