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与包勉是叔侄的关系,如果包公选择大义灭亲,就会触及到宋朝的法律,也就是说,他明知该回避而没有去做,因此就又产生了一个悖论,包公是知道该回避却还要犯法,这怎么能还说他是“官清如水”呢?
而根据清代古典名着《三侠五义》第四十六回、四十七回、四十八回,《铡包勉》内容又不同。
包公的侄子叫包世荣,是包公大哥的三儿子,原著里把此段放在了五鼠闹东京的时候,最后查出包三公子是被冒名冤枉的,因为庞太师设计故意陷害包公,终于洗清了罪名。
但京剧是口口相传下来的,你不能完全否认它的历史真实性,而《三侠五仪》也是出自于清朝,与宋仁宗时代相差了几百年,你更不能确定它的真相,想来想去,还是自己好好查一下吧。
而现在仅仅能够确定的是,故事发生地就在陈州附近,主人公叫包勉,已为官,但绝不是《三侠五仪》中的包世雄,包拯的出身地也不是江南庐州府的包家村,而是离此五百里之远的赤桑镇。
三天之后,回来了第一位体验生活之人,“小人查到,包勉乃是陈州邻居吴州的齐阳县令,他是包公大哥的独子,比包大人早出生一个月,两人自小一起玩耍,一块读书,同时中进士,分别在定远县和齐阳县做了县令,口碑都很好,只是包拯大人提升的太快,所以,世人很多都不知包勉和包大人的关系,事实上,两人每年都会见上一面,关系好得很”,停了停,又接着道,“只是不知为什么,包勉今年没有去看包大人,而且与必定死罪的贩卖私盐也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