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报”已经不受几百万的“利润”的影响了。
但对钟任个人而言,靠“人脉”拉到广告赞助,却能大大缓解他家庭的经济压力。
“周家大儿”重伤兼破产,还背负一身债务,全仰仗着父亲钟任的恐怖赚钱的能耐,得以大大缓解经济方面的压力。
至于“周家小儿”呢?也是因为结婚后需要还2套住房的“按揭贷款”,经济压力也大。
甚至,还因为他妻子(即那位女护士),急着想入住“钟家小儿”在“庸城晚报”集资建好的那套大户型的房子,于是又举债15万来装修房子。
这一下子,“钟家小儿”家里就得同时负担3笔债务了。
但3笔债务每月需偿还的贷款本息,累加起来,也不过就是4千出头。
4千多的“月供”,如果单纯指望“钟家小儿”两夫妻来偿还,其实压力还是挺大的。毕竟他俩除了这个“月供”,还有两个儿子要抚养,还有一家子的生活开销必不可少。
“钟家小儿”夫妻的那对儿子,都已经送去读幼儿园了。
这幼儿园的花费真心贵。一个娃每学期的“保教费”和“伙食费”,就得万块。另外,还有什么“兴趣班”啊,“阅读班”啊之类,要另外收费的。
那就是所谓的“二线城市”的物价水平了。就业机会没有沿海的真正“二线城市”那么多,而消费水平却早已经“看齐”了。这种带着“畸.形”的发展,也只有在这个城市谋生活的人们,才深有体会。
总之,就按照这个城市幼儿园的普遍收费标准,“钟家小儿”的2个儿子,一学期的费用合计在2万以。一年下来有2个学期,他家2个儿子,那就得准备4万块钱供他们读幼儿园了。
这还仅仅是2个儿子幼儿园的花费而已。
由此可见,“钟家小儿”夫妻俩的经济压力,着实不轻。幸好还有个能耐的老爸。多亏有钟任爆.发式的赚钱,不断给予他们小家庭“资助”,才让“钟家小儿”夫妻的日子,逐渐从艰难的处境中回到正轨来。
而“钟家小儿”是很清楚父亲的“赚钱”模式的(钟任瞒谁也不可能瞒着自己的儿子啊),他也是在报社工作的,也有握着一定的实.权,于是“钟家小儿”一段时间内,也有意竭力的模仿父亲的“拉广告”赚钱模式。
但“依葫芦画瓢”的跟风模仿,最终的效果并不是太理想。也就是说,“钟家小儿”拉广告赞助的成绩,远不及乃父。导致的结果当然是他赚钱的能力,仍然不及父亲的一个零头儿啊。
有些东东,你哪怕就是“照搬”,人家掌握着真正实.权的人物,卖不卖面子给你,那也是个未知之数。
但多少也偶尔可以“发市”,拉到一版两版的人情“广告”,得到的“提成”,多少起到“贴补”一下家用之效。
钟任也是看两个儿子,哪个困难就多给予一些经济的支援。小儿子的生活稳定下来了,他就多替大儿子“着想”了。
毕竟大儿子重伤痊愈后,又得谋划着做生意,偿还欠债。但他小子够积极的做生意了,也不怕辛苦,但就是缺少一些“财运”。
生意的项目换了不少,但始终未能赚到大钱。起码是不能赚到令他称心满意的大钱。
“钟家大儿”承包过山林,想种植“速生.桉”来卖给造纸企业,但这桉树就算长得快,那也得几年的时间才成林,见到成效啊。
但看现在“环保”的问题非常强调了,也不知道那种会造成生态水土流失的桉树,未来会不会“限.制种植”呢?!
感觉这门生意投入不小,但风险大,收益也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钟家大儿”还搞过养殖,主要是“养鸡”。大规模的养鸡。偏偏那一年又遇了“禽.流感”,那次的生意也是亏得“钟家大儿”面如土色。
感觉真是干一样生意,那样生意就遭遇到困境。
但“钟家大儿”斗志还是非常顽强的,毕竟都40岁的人了,再不努力真要连老婆都娶不,打一辈子的光棍,那就太让亲戚朋友们看笑话了。
他又鼓捣起做“酸料”的批发生意了。
毕竟他熟练开车,又因为要“躲债”,把自己在“二线城市”报社内的“户口”,迁回到了老家的小山村去了。回到农村叔叔家,也有大把的空地,可供他搞各式各样的“酸料”。
“酸料”这些东东,本来就不贵,要“薄利多销”方能赚大钱。
因此,在农村那儿腌制的“酸料”数量,那真是非常惊人的。整个老家的大地坪,都摆满了水缸那么大的一缸缸的“酸料”。
只要市面好卖的“酸料”,“钟家大儿”都不怕辛苦去腌制,长期搞这一行,几乎让他身都“染”一股子酸味。怎么洗都洗不掉的那种感觉。
不过,也正靠着这种看似每斤没有多少“利润”的“酸料”,“钟家大儿”也解决了日常开销的来源问题。
甚至,还能慢慢开始偿还他的欠债了。
一句话,做“酸料”批发生意,还是可以赚到一些钱的。只要他肯吃苦,不怕“丢人”,到处走街窜巷的去各个地方的“酸料”门店,跟对方建立起联系,既送货门,又每种“酸料”的价格都要比从别处“进货”,便宜那么一些。
就是靠着这个“物美价廉”的优势,“钟家大儿”也慢慢的培育出了属于他自己的“市场”了。
直到这个时候,他才能稍稍的缓过一口气来。可以开始真正去“落实”他的人生大事了。
也就是说是,“钟家大儿”在他40岁的“不惑之年”到来之时,终于准备要结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