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郑爱卿以为如何?”朱允炆也认为海禁就是倭寇方面的原因,有文章认为朱元璋生平经历和心理活动导致他海禁,但这种影响很难估计,而且朱元璋一开始并没有海禁,所以朱允炆对此嗤之以鼻。
“《春秋公羊传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何为先言王尔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大明乃天朝上国,其他蕞尔小邦皆夷狄也。陛下至高之尊,不必在乎那些化外之地。太祖高皇帝雄才大略,允许安南等国来大明是给他们的恩惠,而我天朝无所不有,不必与外邦互通有无,实行海禁,就是为了提防夷民仰慕大明光辉,大肆进入大明,乱我秩序。”
这话怎么听着那么熟悉,瞧瞧这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朱允炆看着郑沂五体投地拜服下去,难道他真的看到他身上闪耀着光辉了?
朱允炆能怎么说呢,能直接驳斥回去吗,那岂不是否定自己的合法性?只能从侧面反驳一下。
“郑爱卿讲得不错,但你可知历朝历代都缺铜缺金缺银?”
“是,臣知晓。”
“那你还说大明无所不有吗?你可知日本和吕宋的金银铜比大明还多?这三种有多重要不用朕多说吧。”
“陛下威服海内外,只需一道诏令,日本和吕宋就会把金银奉上。”
“。。。。”朱允炆觉得,有他这样的想法的人绝对有一大批,跟他们这样的人是讲不清道理的,就跟后世的杠精一样,只能用事实让他们闭嘴。当然有些人看到事实也改变不了想法,这就没办法了,只能让他们退休,不知道郑沂是哪一类。
“诸位爱卿觉得如何?”朱允炆不想再回答郑沂了,太累。
“陛下,日本和吕宋真的有金银铜吗?”问话的是李景隆。练兵风吹日晒,李景隆都黑了好几圈了。
“不错,比大明还多的金银铜。”朱允炆点了点头。反正他们也不知道大明地下埋着多少,瞎说呗。
“那臣以为大明应该出兵。”李景隆答道。
“臣附议。”户部尚书郁新。
当家的才知柴米贵,只要跟钱有关的,户部尚书一定会跳出来。卖造纸机的钱郁新还想要将其收入国库呢,被朱允炆坚决驳回。
“朕看两种意见可以讨论讨论,一会告诉朕结论就行。”
又到了喜闻乐见的吵架时刻,朱允炆可以看戏了。
“哗。”朱允炆说完以后下面就热闹起来了,跟菜市场似的,乌央乌央。
。。。。
不过没多长时间就安静下来了,他们已经得出了结果。这次实力差距有点大。军方的将军们全都支持开海,金不金的无所谓,重要的是可以出兵打仗啊。郑沂这边只有几个人,完败。
“起奏陛下。”郁新作为这次的队长讲述他的意见,“臣等讨论完毕,一直认为应该开海。同时加大水师的建设力度,浇灭倭寇。”
“不错。”朱允炆一拍椅子,“那就这么定了,拟定诏令以后给朕盖章。李爱卿,水师建设上有什么难题?”
李景隆现在是参谋,仍然在负责水师的建设。
“这几个月来,臣将水师和船只清点了一下,发现无论是船只还是水师人员都可作战,但大多适用于湖面或河面,海上航行作战能力较弱,这方面亟需加强。目前大明水师共拥有一千五百多艘船只,兵力约三十万人。”
“这么多?”朱允炆知道大明水师天下无敌,但没想到在朱元璋时期就这么厉害了,“不错,真不错。”
“水师如此强大,那为何倭寇仍然劫掠不止?”朱允炆又问。
“如臣刚才所说,大明水师不太适合海上作战,航行速度不快,追不上倭寇的船只。”
“看来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朱允炆点点头,大明船只从来都不是适合远洋航行的船只,发展方向与西方是两个路子。可以说如今的水师就是中国水师的巅峰了,给大明水师另一个思路,才能更上一层楼。
“朕知道了,朕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