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小义曾说:“人这一辈子最好混的恐怕就是在幼儿园了。”我说:“打住,好像你上过幼儿园似的!”
樊小义的确没有上过幼儿园,当然我也没上过。由于大脑开发晚,总感觉智力上比不过那些城里上过幼儿园的人。
那时候,别说我们村,就是镇上也没有一家幼儿园。按照学校的要求,六岁才能上学前班,所谓的学前班就是个称呼,其实是跟一年级一样,只是管得松,不考试,半玩半学。说起来有点乱,其最根本的差别在于:如果上学前班,结束之后还要继续上一年级;如果直接上一年级,考试合格可以继续上二年级。当然也有例外,按照校长的说法,只要家里有人教,学习能跟得上,也可以不上学前班直接上一年级。樊小义就属于“学习能跟得上”的例外之人!
樊小义的父亲樊爱民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他的母亲刘桂芝是倒是上了初中二年级才辍学。现在看来初中文化也算不上“有文化”,但是在那时的农村已经算是高学历了。刘桂芝可以口头计算一万以内的加减法,要知道我们的村支书一千以内的加减法还得靠算盘呢。那时候也舍不得买纸笔,刘桂芝的教法也很简单,就是一边拿着树枝在地上一边写一边读,樊小义在旁边一边画一边学。所以,樊小义在六岁那年就学会了一百以内的阿拉伯数字,而且还学会了简单的计算。
有一天,樊爱民和刘桂芝外出,樊小义在自家院子里写写画画,恰巧木匠程和樊老爷子经过,往地上了看了看,大惊:满院子都是数字,从“0”写到了“100”,顺序竟然没有一点差错。木匠程说:“小屁孩还没上学竟能写出那么多数,有前途!”樊老爷子说:“这孩子的聪明劲能超过老六,应该早点上学!”说完长叹一声,而后转身就走了。不多时,樊爱民和刘桂芝回到了家,还没有进院子,就看到了地上的阿拉伯数字,自然十分高兴,称赞孩子有出息。这时候,樊小义说:“爹,我想上学。”听到此话,樊爱民更加高兴了,说:“今年已经错过了,明年收秋一定让你上。”千万不要小瞧“我想上学”这句话,那时候很多小孩是不愿意去上学的,比如樊小义的堂哥樊小伟那年上了一年级,这孩子就是不愿到学校去,他说老师管得太严了。还有一些没有入学的小孩因为玩心太重,根本不会去想上学的事,比如我就是这样。
傍晚时分,樊老爷子来到樊爱民家,对他说:“让小义上学吧,别耽误了,这孩子聪明着呢。”说完又长叹一声走了。樊小义当时并不明白他的爷爷为何两次叹气离去。但是,樊爱民心里却十分清楚。
一九八五年,也就是樊小义出生的那一年。在秋季即将开学的时候,樊家却发生了一件大事。
樊老爷子郑重地告诉老六樊爱军:“家里没有钱,就不要上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