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收藏、求推荐)
为扎实推进茅草坪村扶贫攻坚工作,市统计局党支部、工会组织了一次捐款活动。全局干部职工积极踊跃捐款,共筹集资金32500元。
全局35个中层以上干部,带领13个科室和下属事业单位,与98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分别由局党政领导带队,定期到茅草坪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这次由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局长带队,到茅草坪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我带领他们走访了6户贫困户,给他们介绍了茅草坪村的基本情况,以及我们村制定的扶贫工作计划。走访下来,同事们都腰酸背痛、汗流浃背。他们看到了城市生活和农村生活的巨大差距。他们一方面感叹大荒山的贫困,另一方面,又被大荒山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风民情打动。
我们走进二组贫困户马奶奶家,马奶奶今年七十二岁,她的两个女儿嫁到外县去了,唯一的儿子在二十岁时淹水死了。这些年来,马奶奶和老伴相依为命,现在年纪大了,因此日子越过越艰难。
马奶奶家低矮的旧瓦房后面是几株高大的枝繁叶茂的核桃树,左面和右面是苞谷地,绿油油的苞谷抽出了整齐的天花,粗壮的苞谷蕙尖上,冒出了粉红色的花须。开着紫色花朵的四季豆藤缠绕在苞谷杆上,藤上结满大大小小的豆荚。地边的南瓜藤上,开满了淡黄的南瓜花,每朵黄花下都结着一个指头大的小瓜。几只老马蜂在南瓜花上飞来飞去。房前并排长着三棵石榴树,树上的石榴已经有鸡蛋大小,硕果累累,结成串串。一只老黑狗爬在门前,看到我们来,叫了几声,躲进屋子里去了。
在村民的帮助下,马奶奶家的房屋维修改造已经结束,她家破烂的房屋已经进行了加固维修,用围墙把关牲畜的地方分隔出来,重新修建了厕所,原来的泥土地也用石板砌起了。
马奶奶正在厨房煮饭,厨房的顶和墙被烟熏得乌黑。中间是一个半腰高的黑漆漆的土灶,有两个灶眼,外面的这口灶眼里,柴火正旺旺地烧着。灶上支着两口大黑铁锅。外边的黑铁锅里,一个用发黄的纱布盖着的木甑子正冒着热汽。
在大荒山,家家都有这种灶,两口锅一口做饭,一口煮猪食。灶里需要烧柴火,因此冬天农闲时村民得上山找柴,找回来堆放在门口,整整齐齐码成一排。
同事们没见过木甑子,非常好奇。
我说:“这才是真正的人间烟火,大家有没有感受到温暖和温馨?”大家拿出手机来照相、发朋友圈。
黄文书给大家介绍:“这个木甑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甑盖、甑身、甑底。甑身是类似于木桶样式的圆柱体,是用十多块木板,由木匠精心连接而成,为防止甑身松动,需要用竹条或铁丝在甑身中间处将其捆绑紧。甑底一般在甑桶四分之一的地方,是用可透气的竹篾编成的圆形底,水蒸气能透过空隙,将饭蒸熟。甑底一定要和甑身底部保持一段距离,否则饭将浸泡在水里。甑盖很久以前是用竹篾编成的,外形像一个很大型的碗,倒过来放可以当做盛食物的器物,现在都用纱布了。”
李副局长大声问:“奶奶,甑子蒸的什么东西呀?”
马奶奶说:“蒸的苞谷饭。”
黄文书又给大家介绍:“蒸苞谷饭是个技术活。先将包谷面放在簸箕里,用冷水拌匀,让包谷面湿润,看不到干粉就行啦,但是注意不要太干了,一定要处于湿润状态。然后倒进甑子里,蒸十来分钟,甑子冒大汽,我们叫上汽,把苞谷饭从甑子里来。现在大家看,这会儿甑子就上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