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还是到了这一天,早上,父母早早起床,把屋子收拾妥当,身上穿上两个棉袄,一条棉裤,一顶棉帽子和一双大棉鞋,母亲腰上绑着一个暖水袋,父亲把套帽戴在了脖子上,两个人把货和棚子材料放在摩托三轮车的车斗上,母亲在后面看着货,父亲在前面骑着车,没有车棚,两人披着冬日的朝阳,受着凛冬的严风,向着家里的第一次经商,前进。
三舅早早就骑着摩托到了地方,等了一会,父母就来到了,三个人把东西全都搬到了自己摊位的地方,周围也有着一些刚刚来到立起摊子的人,离得近的互相寒暄几句,这么冷的天,大家都不容易,以后有什么困难都互相帮着点。
二伯也来到了,过来指导一下该怎么搭棚子,棚子是在步行街的两侧,面朝着步行街里,但是要给两边的店留个路来,父母看了看身后的老百姓鞋店,有点讪讪,这也算把人家的门脸给挡住了。
之后在二伯的帮助下,四个人很快的就把棚子给搭了起来,父亲把要挂出来的样品都准备好,然后把大门对子和车库对子都挂在了后面的墙上,右边挂着各种各样的财神爷,左边和后面剩余的地方,挂上大福字,然后父母把主要的摊子给支了起来,上面放着各种房门对子,福字,母亲选的窗花贴纸和一些小的挂件,抬头见喜之类的小物件,还有一些生肖装饰,今年是羊年,一个个可爱的小羊被挂在了外面,一大摞的报纸,放在了摊子下面,这是给客人包对子用的。
这么一装饰,再加上朝阳的照耀下,棚子里面一下子变得红红火火,年味十足,连二伯都惊讶了一下,没想到这个地方早上的采光这么好,给母亲比了个大拇指,夸奖到:“素清你真是个人才啊。”
母亲也没想到效果还不错,连说:“不敢当,不敢当。”不过忽然就对这第一次摆摊有了信心。
三舅也留在摊子,他准备等什么时候忙再来帮忙,于是先来试试水,三舅记着每样东西的价位,他和姥爷平时出去卖菜,卖东西这类东西都有相通之处,所以三舅在业务方面的能力,隐隐的比父母都强。
卖货的第一天,摊位前人来人往,服装店的清仓甩卖,小吃摊的尽力吆喝,乞丐们的无力呻吟,无限循环,但是父母只能在摊位里站着,有人来到了还要以饱满的精神来尽量的留住客人,零下二十多度的冬天,要这样撑下去接近一个月。
不过第一天的业绩并不是很好,不过这些都在三人的意料之中,由于母亲的选址,使得自己这个摊子上午看起来很红火,不过现在还没有真正的开始办年货呢,二十九贴春联,现在还早呢。
父母每天早上六点多钟从家里出发赶往摊子,晚上最晚七点才收摊回到家里,摊子里的东西不用害怕丢失,在这个时间段,步行街晚上是有保安的。
五天了,摊子的总收入还没有破千,甚至连一半的一半都不到,虽然有父亲和二伯的开导,但是母亲还是着急的嘴上起了泡,每天严风吹打,父母都憔悴了好多,这种一直看不到起色的日子,让两个人不曾卖过东西的单薄内心发生了动摇。
腊八了,姥姥和奶奶都腌上了腊八蒜,过了腊八就是年,年味愈来愈浓,人们纷纷开始出来置办年货了,这让门可罗雀的摊子,有了转机。
对子卖给谁挣钱?卖给农村人挣钱,这里不是歧视农村人,而是农村家里院子大,屋子多,物件多,所以买的东西就多,城里人住楼的买一副对联,几个福字,最多再来一些装饰就结束了,相比之下农村大单子多。
而腊八之后,越来越多的农村人来到了县里置办年货,于是今天家里接到了第一个大单子,一个大门对子,一个车库对子,四个房门对再加上三个小对子,十二个纸福字,四个大福字,两个财神爷,再加上春条等一些小零碎,这一个单子就顶了之前的一天,这给了父母二人希望。
果然,随着今天的正式开张,由于店面本身的形象不错,再加上父母二人的经商天赋和渴望,这个小摊位的收入,也逐渐的往父母的期望值靠近。
接下来的这十天,卖了两千多块钱,这还要多亏了母亲的窗花,这东西吸引了不少人的眼光,渐有起色的摊子让父母两人重燃起了斗志,从这天开始,三舅加入了。
有了三舅的加入,父母二人的压力小了不少,父母回家的路程也变成了先回到姥爷家,再回到家里。
每次回来的时候,家里人就开始数钱,一川第一次看到这么一把的钱,于是就挑一百的大钞,看着钱直流口水,小七莞尔,两个小孩子是分钱的好手,分一堆父母查一堆,很快就查清楚了。
钱兜子里还有各种各样的钢镚,一川很喜欢这些东西,他很喜欢钢镚相互敲击发出的叮铃铃的声音,每次都要拿着一摞一块钱的硬币一个个自由掉落,然后再一旁侧耳倾听。
日子又一天天的过去了,小年来到了,北方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从今天开始,家里每天的收入基本上都能稳定在七百到一千之间,回本已经是触手可及了,父母的心情更好了,每天都拿着个小本本记着,他们甚至都已经准备明年再战了。
这一天,三舅实在是禁不住一川和小七的软磨硬泡,把这两个孩子带到了对子摊。
看着朝阳下红红火火的摊子,小七很是惊讶,一川更是兴奋,两个孩子穿着厚厚的棉衣,一川戴着个帽子,小七戴着个耳包,露出了个丸子头。
两个小孩子一来,真就是吉祥物来到了,一川活泼好动,小七粉雕玉琢,都特别可爱,不过父母却开始埋怨三舅了,这么冷的天,把孩子带过来干什么,不过想要把孩子送回去的时候,一川拉着对子摊死活都不干,于是只好先作罢。
两个孩子的加入,让早上没什么单子的二伯二伯母和周围摊子的商人起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