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先摸摸情况,对于这个骆河村,我总是看不清它的真面目。”即便是上次在这里待了十多天,向北对它还是一知半解,看待这里的一切,总像是隔了一层纱。
“雨夜里,百鬼夜行,有人混迹其中,乐此不疲晴日里,万人空巷,有鬼混入其内,不知所措。”两人走在村中的小道上,向北忽然脱口而出,像是背诵古诗一般,虽然刻意压低嗓音,但是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这是啥意思,师父,我怎么听不懂呢?”罗方伊不解。
向北问道:“小罗,你怕鬼吗?”
“怕啊。在大学里,每次在宿舍看恐怖片,总是吓得躲到室友被窝里,嘿嘿。”
“为什么怕鬼?”
“因为恐怖啊,瘆得慌。”
“鬼可怕还是人可怕?”
“呃……不知道。反正我怕鬼怕了这么多年,却从来没遇到过鬼。反倒是让我害怕的人,这些年遇到过不少。”
“阴阳分两路,人鬼终殊途人知鬼恐怖,鬼晓人心毒。人怕鬼三分,鬼怕人七分,万里深海终有底,人心五寸摸不着。”向北又拽出一串古文,“人怕鬼,鬼也怕人。有时候,人比鬼更可怕。”
罗方伊好奇地看着向北,从第一次见到这个文质彬彬的男子,对方总是说些深不可测的话,真是很有意思。“师父,为什么忽然讲起鬼故事,我听得都起鸡皮疙瘩了。”
“你还别说,关于这骆河村,还真是有鬼故事。”向北忽然来了兴致,坐到了村边的一处石阶上,“这两天,我通过各种渠道收集骆河村的资料,从一本民间故事大全中,看到了一则关于骆河村的鬼故事。”
关于向北讲述的骆河村鬼故事,梳理下来,大概是这样的:
民国初年,硝烟四起、战火连天,曾经村民们生活殷实的骆河村,也成了个穷地方。战争年代,村民四处逃散,躲避战火,骆河村以及周边几个村子,人烟越来越稀少。
骆河村村口有一个小山包,挨着小河。传说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地方。
这天,一个名叫小六子的牛贩子来到这一片地方收牛。他晃悠一天,就收到两头牛。天色已晚,他想寻个村子休息。这个地方没怎么来过不是很熟。他就朝河边走,心想有河的地方肯定有人居住。他赶着牛,看着离河很近,但走到河堤时天已经全黑。
小六子看着河边有一个小山包,几棵梧桐树的树叶被风哗哗吹响,不知道为何莫名有些紧张。不过,小六子毕竟年轻,阳气盛、胆子大,对于鬼神恶煞之类的全然不屑。他好不容易把牛牵上山包,站在上面一望,不远处果然亮着几盏灯。住宿有了着落,小六子一阵欢喜。他试图把牛赶下山包,谁知牛却不走了。小六子使劲拽,牛依然不走。他回头一看,隐约看见两个小孩在拽着牛尾巴。
小六子以为是谁家的小孩在山包上玩耍,大声呵斥:“哪里的小孩,别捣蛋,再捣蛋就找家里大人打你们。”他喊过,再定睛一看,哪里有小孩。小六子以为是自己看花了眼,也未在意。于是,他又拽牛往下走,这下牛倒是听话了。下来后没走多远,又发现月光下有几个小孩正在嬉戏玩耍。小六子觉得很奇怪,这么晚了,怎么还不回家。他走过去,想问问这群孩子前面是什么村?谁知还没靠近到那群孩子,他们已经四散跑了。
小六子继续走,终于走到亮灯的人家。亮灯的那户人家是对老夫妻。老人问他从哪里来?小六子就把收牛的事说了,然后掏出点钱给老人,让老人做点饭吃。吃过饭后,他和老人闲磕牙。
小六子想起山包上的那群孩子,就问老人:“你们这里的孩子咋都在河边的山包上玩啊,荒郊野外、黑灯瞎火的,不害怕吗?”
老人听到这话,脸色一变:“你看见那群孩子了?哎,那不是孩子啊,那都是小鬼,这几年天天打仗,大人没吃的,不下奶,小孩子自然也吃不饱,不少孩子没成人就夭折了,甚至有些孩子没出生就没了。这几个村里的人都把死掉的小孩往那山包上一扔。”
小六子一听:“啊,这,这……”吓得半天没说出话来。
老人见小六子害怕,就安慰几句,让他打地铺睡在堂屋旁边的磨坊里。
小六子躺在磨坊的草堆上,怎么也睡不着,只要他一闭眼,就感觉磨盘下有个无头的小孩在嘤嘤地哭。小六子很害怕,喊醒了老人。
那老人说:“别怕,”进屋抓一把黄豆放碗里。老人拿着碗进磨坊,噼噼啪啪一阵撒豆子的声音,老人边撒过后说:“都回去吧,别在这耍戏人了!”
这阵豆子撒过后,小六子又躺草堆上,果然再听不到小孩嘤嘤地哭了,一觉睡到大天亮。
浮尘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