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都上齐了,大家纷纷就座。秦氏看就这么几个人分了两桌,中间还隔了个屏风。
于是就说:“把屏风撤了吧。就这么几个人还隔得这么远,说话都累。大家彼此开开心心,离得近一点,一家骨肉也不讲究那些虚礼了。”
靖安侯赵笠就说:“那何必还坐两个桌子,就坐在一张桌子上吧。我们也不是那些理学之家,兄弟姐妹父女母子都要避嫌。我看都是吃多了闲的慌。”
于是重排桌椅,安置琐碎,大家重新坐在一张桌上。一张桌面勉强坐满,果然显得亲密些。
杨氏忧心忡忡地说:“现在的风气越来越不行了,以前还可以出门逛街,现在出门都要带幕离。前段时间我还听了一件让人郁闷的事情。”
罗元娘想,什么事情让杨氏这般郁闷。杨氏怎么说也是出生大家,礼仪风范见识都是上等,一般的事情可惊不到她。
秦氏明显也是一脸好奇。
杨氏看大家想听也不想继续憋在自己心里,这些天把她闷坏了。说:“我有一个少时玩伴从小交往,以前的关系很亲密,后来她爹调任走了,我们才渐渐断了联系。最近我才知道她也嫁到了梁京,就是永平巷的程家。”
秦氏恍然大悟,“你说的是永平巷程家的小儿媳。”
杨氏说:“娘,您也知道?”
秦氏摆摆手,说:“我只是听到一些风声,内里的详情并不知道。你继续说。”
杨氏说:“她从小敏而好学,才思敏捷。她爹娘只她一个独女,对她爱若珍宝,把她充作儿子教养。
可惜她本人再能干也没有弟兄可以依靠。嫁到程家之后,她婆婆之前对她只是刻板,但最近对她越来越苛刻。”
罗元娘问:“为什么呢?”人与人之间的缘分第一面的印象和最开始的相处是很重要的,开始的底子打好了,后来关系就很融洽。按杨氏所说她这位好友也是一位好女子,那怎么会让她婆婆对她态度越来越差呢。
杨氏无奈道:“因为她是才女。”
罗元娘一时想不到这其中有何关联。
杨氏说:“她少年时出了不少诗作,流传很广,她的婆婆挑剔说她和外男接触不守妇道,以此为由要给她夫君纳妾。以前她和她夫君很是恩爱,诗文应和,让其他人很羡慕。”
罗元娘有了不好的预感。如果她的丈夫依然守着初心,没有改变,杨氏是不会有如此的表情。
果然不出罗元娘所料。杨氏继续说:“有个婆婆在其中捣乱,她早就习以为常了。她婆婆提出要纳妾,没想到这一次她的夫君竟然同意了。明显是对她的诗作流传在别人手里,以前和别人有所交往,心里介意。”
秦氏吐槽说:更可能是他浓情转淡,没感情了什么都是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