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还是能有的,火工家祖传的烧火工艺真不是盖的,李九州后来盘算,神臂弓的钢头能那么就不锈,肯定不是大路货色,有火工=有枪管。
火工也主要是试验,就是自己先做个黏土炉子,然后用那个铁桶去试验,怎么烧的快,怎么就算能行。唯一的捷径就是祖传的办法,年代久了,爷爷和二爷爷说的就不太一样。
具体是火工的哪个爷爷说差了嘴,火工也不知道,不过照模子试验还是快的。
所以李九州回家的时候,那个炉子就已经开始喷烟了,甚至还有个惊喜。
钢出现了,当火工兴奋地告诉李九州,再次回炉炼铁桶的时候,因为一遍又一遍地往里面吹打量的气,他就学祖爷爷的办法,想办法把炉子转起来,让铁水在里面一直转动,中间加了什么,没细说,估计只传儿子。
然后就出了一坨钢。
李九州咋看着这坨钢,都跟看见自己家杂牌的铁锅一样。
不过真的还就是钢,也就比火工家的菜刀来的软和一点。
钢和铁的区别就是碳,可能是更多的空气带来了更多的好运,这座高炉总算是能有切实的用处了。
可就是真的很费碳!山沟里冬天为了防寒冷,村里人总会满年四季寻摸碳。说来李九州有些感动。
村子里的东西,除了老天和大地给的,剩下的都是老汉和村民一点一点种粮、或者是打猎换来的,屯下这点儿东西,基本上最多一周时间,就要全部消耗掉。
看着也就两三个人高的泥炉,再看着浑身黏土和碳灰的大柱二栓,李九州知道他们是认真的。
大柱和二栓看见李九州,却是改变了态度,不再是嘲讽,而是尊重地喊了一声九州哥,他们憨傻地笑,一切的努力和付出,在这个钢疙瘩面前都有了意义。
李九州也开心,被支持的感觉让人兴奋,可看着村子里囤积的物资,尤其是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少下去,李九州有些悲凉。
工业,哪怕是这座小小的高炉,也远远不是这个小村子能够支撑得住的!
这就好像一个万吨亿吨的巨物,堂而皇之地压在一颗小小的螺母上。
还未等待庞大的力量出现,这颗螺母就要化为齑粉。
与火工核对了项目进度之后,李九州再次找到老汉。
出乎李九州的预料,老汉今儿倒是没忙着干活儿,他叼着一根兔子腿,晒着太阳,洋洋得意,双手抱着脑袋,二郎腿翘得也有些高。
老汉今儿比较嚣张。
听见有人走近,老汉回头瞄了一眼,直接就说:“咋?犯难了?”
李九州有些不敢说话,他害怕当老汉知道因为自己的主意,整个村子过冬的碳马上就要没了的时候,老汉会生气,毕竟自己想带着村里人去更北的地方。
如果高炉的出现,让村里有了不同的声音,这事儿就太亏了!李九州的印象里,穷人真的很珍惜自家的东西!更别说碳在山沟,也是命!
北方的冬天,冷的超乎想象,没有暖气和火炉的北方,冬天就是噩梦。
而冬天的山沟更恐怖,附近也没有山林。所以山沟一直以来,只能很奢侈地烧着煤炭,毕竟春夏开火做饭,也没有秸秆可以烧。福祸相依的是,因为冬天连带着碳和秸秆一起烧,燃烧的热量高,这个山沟从没有冻死过人。
只是村民很辛苦,买过碳的李九州,对明朝的煤碳经济,有了概念。
李九州的脑子里,买碳要走很远、碳很贵、买得多了又危险,他怕村里人一时绷不住,心疼自己的血汗。
按照自己的计算,村儿里的碳,得一年四分之三的时间去攒,然后一个冬、春、初夏全部烧光。这事儿是谁,都得心疼。
老汉听了半晌李九州的倾诉,哈哈一笑:“这世上啊,没有白来的买卖,村里人都晓得这个道理,你那个炉子我看过了,出东西很快!那钢也是好东西,免去了火工一锤子一锤子地敲!”
李九州只得摸摸鼻子:“可这耗费实在是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