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原本周鹏是不打算这么早就开始进行一些略专业的化工生产的,因为这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最后还不一定成功。但是之前菲妮拉说的方法提醒了周鹏,战争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打完的,为什么不一边作战一边生产?二战主要拼的不就是工业能力和战争潜力吗?总不可能好几年的战争,一开始就把所有东西都准备好了,边打边生产才是最佳途径。
现在周鹏缺的就是硫酸和硝酸,硝酸可以用硝石和硫酸制得而硝石从来不缺,所以周鹏需要想办法做出硫酸来。只是用绿矾来做,效率低下而且产量不高。看了看手头的原材料,周鹏就想到了从前学习的硝化法制硫酸。
硝化法制硫酸主要有两种生产方式,一种是铅室法,这是最早的工业生产硫酸的办法。然后就是由铅室法改良而来的塔式法,虽然原理一模一样,但是这种方法成功淘汰了产物杂质多,设备寿命短的铅室法。当然,以上两种方法在二十一世纪都被淘汰了。毕竟硝化法只能生产出76%浓度的硫酸,这对于现代化学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高中老师讲个课都要93%浓度的次级浓硫酸,更别提大学里浓度超高的发烟硫酸了。
然而,在这个原始社会一样的世界,想要那么高级的生产工艺,除非你是至高神的亲儿子。周鹏区区一个大学生,他可搞不出来太离谱的玩意儿,所以他准备用塔式法生产硫酸,然后人工精馏浓缩。
所谓塔式法,就是使高温的含二氧化硫气体分别进入两个相同的填充塔,其中一部分气体进入脱硝塔,此塔的淋洒酸量较少,可制得含硝很少的产品硫酸,另一部分气体进入第一成酸塔。从脱硝塔及第一成酸塔出来的气体汇合后进入第二成酸塔。在两个成酸塔里二氧化硫被氧化成三氧化硫并进一步生成硫酸。
离开成酸塔的气体中所含的氮氧化物,多半为一氧化氮,经过中空的氧化塔,适度氧化成三氧化二氮(注:一氧化氮的氧化是自主进行的,详见高中化学课本),在其后的三个吸硝塔内再为硫酸所吸收,生成的含硝硫酸用于淋洒脱硝塔和成酸塔。吸硝后的气体再通过高压静电除雾器,经捕集酸雾后排入大气。
最后一步的捕集酸雾防止大气污染,课本上是这么说的,但是周鹏肯定做不到。尼玛这个时代哪去找高压静电呀?幸运的是这个世界也不存在环保局,周鹏可以放心大胆的“节约成本”而不用担心被查水表。
想当年,解放战争的先辈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做出了硝化炸药。自己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难道还做不出来了吗?周鹏现在还勉强记得硝化法原理以及装置图,但是原材料的硫磺三大诸侯几乎没有储备,有也都掺进黑火药里了。
所以周鹏另想了一个方法,毕竟真正参与反应的不是硫而是二氧化硫。雄黄燃烧也会生成二氧化硫,不过这个东西还生成副产品:气态的三氧化二砷,俗名砒霜。这对于周鹏来说很好解决,通气体时加一个冷凝管就OK啦,不过冷凝管要经常清理,防止被砒霜堵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