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平元年二月二十日,司隶洛阳县,皇城,崇德殿。
在来朝堂的路上,董卓已经在脑海里将弘农之事的解决之法过了两遍。
他准备将荀攸调去扬州做太守,将华歆召到朝中做侍中,将张辽、高顺、曹性、伍孚调去戍边。
剩下的人则不足为患。
他嘴角露出笑意,心道:“那时刘辩小儿可能会哭着向本相求饶吧,反正他最擅长哭了。”
刘协问百官可有事奏报,董卓心情舒爽,并不着急奏请。
诸臣见董卓未说话,无人敢发言。
董卓对此非常满意,他正要奏明大事,身后却站出一人抢先发言,此人正是左将军皇甫嵩。
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县人,出生于将门世家,度辽将军皇甫规之侄。他是朝廷平定黄巾军的最大功臣,张梁、张宝皆死于其手。
皇甫嵩没有理会董卓的不满,从怀中掏出一封信,对刘协说道:“陛下,我这里有一封弘农王的书信,代为交与陛下。”
满朝文武闻言大惊,各自小声议论,安静的朝堂上变得热闹起来。
董卓听着大殿中的喧哗声,心中烦躁,大喝一声:“肃静!”
他一把夺过皇甫嵩手中的信,将它撕得粉碎,然后将手放在皇甫嵩面前摊开,让他看着碎屑在空中飞舞。
董卓原本就与皇甫嵩有嫌隙,早就想借机惩治皇甫嵩。他见皇甫嵩居然将刘辩的信带到朝堂上,心中愤怒至极,脸上的横肉也在不断颤抖。
皇甫嵩却一脸坚毅,心中仿佛已经打定了主意,他又从怀中拿出一封信,对刘协说道:“陛下,臣还有。”
然后他又看向董卓,一脸淡然地说道:“相国,您要撕的话,我这里还有二十几份。”说着,他解开衣襟,从中调出了一堆书信。
董卓被他此举气得脸色铁青,握紧的拳头发出“咯吱”的响声,伸手拔出腰间的七星刀,作势要向皇甫嵩砍去。
文武百官被吓得不住后退,皇甫嵩却一脸平淡,巍峨地立在原地,一副“要杀要剐,悉听尊便”的模样。
董卓将刀架在皇甫嵩脖子上,冷笑道:“好一个不畏生死皇甫义真,我到要看看弘农王都说了些什么。”
说着,他将卡在皇甫嵩衣襟上的一封信拿了过来,抽出里面的信,读了起来。
……
陛下亲启。
陛下,臣惶恐,志学之年,深锁未央。儒鸩杀母上,剑杀侍婢,臣与姬侥幸得脱,未敢停留。伍德瑜念及旧情,护臣西至弘农,如洛舍闵公、卢公。
董崇矩知臣西归,舍府邸,让弘农,容臣一席之地,皆相国之恩。
出宫未奏,臣之错。谋逆之言,臣冤枉。
望陛下念先帝情分,芳林之约,洛舍之旧,容臣居弘农一隅。
臣感激涕零。
臣表伍德瑜为弘农中尉,荀公达为弘农相,皇甫伯良为弘农长史,华子鱼为弘农治书,张文远、梁义空、苏季安、秦伯瞻、高伯平、曹修明各为弘农校尉,董崇武为弘农卫士长。
此皆与臣共难之人,望陛下准许。
臣愿守弘农,抗河东白波,护洛阳一侧。
陛下仁德,臣面北而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