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于我们的大汉,我们的百姓,我们后世子孙的帮助,值得王匡一拜。”
王匡起身,向陈林庄重的行礼。
经历了万里路的洗礼,见怪了人间冷暖,陈林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沉默和腼腆的少年。
但见小郎严肃认真的表情,他同样起身,深深的向王匡拜道:“若无当日小郎的收留,我兄妹又怎会活下来?
若无小郎当日赠送的地图和消息,陈林又怎会安全抵达大秦之西?
若无小郎的照看,小妹又怎会上的学堂?知书达理?陈林又怎会安心离开?
若无王家商肆于塞外的接应,陈林又怎会安然返回?
我记得小郎说过一句话,吃水不忘挖井人。
陈林又怎敢忘记?
真正应该感谢的,是陈林!”
陈林安静又诚恳,王匡心中充满了无限感慨。
读完卷石,行万里路,当初的青涩少年行了万里之路,真正的长大了!
仰着头看向外面下起的雪花,王匡笑道:“没想到陈哥儿有一天也会讲起了道理,但总归而言,无论是对我,还是对于我们脚下土地的百姓,你之所做都是雪中送炭。
朝廷出使西域的使者,没有做到,你却做到了!
待回到长安,我定会向朝廷言明,为你请功!”
“陈林受之有愧!”
似是知道王匡准备问询西域之事,陈林从怀中掏出了一个小册子,他递到了王匡手中脸上满是憧憬:“这是陈林于大秦极西之地的见闻,若非我们商肆已有纸张出产,陈林恐怕只能靠着脑袋记忆了。能造此物者,真乃绝世之奇才!”
从当初的豆腐,都后面传遍大汉的农具,若非他从域外的王家商肆伙计那里打听知晓,造纸之人,非是王家庄子之人。否则他都有些怀疑,此物是王匡亲手指导做出的。
包括陈林的王家庄子“老人”,一直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只要是小郎想要办到的,就没有办不成的。
王匡接过小册子,看向封面的三个大字,西行记,又大致翻了翻,发现内里的记录很详细,他没有趁机查看,而是指着小册的封面:“如今大汉所用的纸张,是一名叫蔡阳的人研究创造的。你回到长安,说不定还能见到他!”
又向陈林问过,王家商肆在西域等地的发展,得知其出奇的好。王匡不由得惊叹,因为物流队伍,及统一的管理和规划的重要性。
即使在因匈奴于大秦交战的大月氏,王家商肆也拼着上述两方面,加上自己的能力,稳当的站稳了脚跟。甚至在更远的大秦统治区,还开办了数家商肆,这或许便是最早的“跨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