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马车,自有仆人帮着停在一旁,王匡手里拿着礼物通过正门向屋里走去。
萧绍作为萧家家主,还和王莽一个辈分,当然不会出来迎接一个小辈,确是萧家长子萧胜等在台阶旁迎接。
接近一个月不见,萧胜瘦了不少,据说一直在萧老爷子的坟前守墓,以尽孝心,也是过年才回来待上几天。
“小郎来了,你我亲如兄弟,还带什么礼物。”萧胜嘴上埋怨着,但还是接过王匡的礼物,交给了一旁的管事。
王匡不留痕迹的打量了一番萧胜后面的陌生男子,然后笑道:“兄长那里的话,匡自然带不了什么好东西,你我亲如兄弟,我也只是带了些零散的吃食,这是我王家的女眷创造的,记得在使用时要加入一些糖块,此物名曰:汤圆。”
汤圆?
管事拿走后,按照先前王匡的提示,那个叫‘汤圆’的食物很快被拿去下锅了。
庭中人一脸茫然,不过也不能客人一直站在门庭处,几人慢慢来到了客厅,但并没有见到萧家另外两个兄弟。
而萧绍见王家小郎来了,站在长辈的份上关怀了一下,并让王匡留在这里用午餐,王匡同意下来,接着也不知他去忙什么了。
“差点忘记给小郎介绍了,这是我的旧识桓荣,乃齐桓公后代,祖居龙亢。现居长安,即将在今春入太学。”萧胜文绉绉的说道,接着介绍起王匡。
“这位也是我的好友,王匡,安汉公之子……”
王匡表面不露声色,点头微笑,却有些触动。
桓荣,这是一代经学大师啊!
据传桓荣年少时家境贫寒,一边求学一边打工,在大新末年,天下大乱之时,他却也抱着经书和学子逃入深山讲学,后来光武帝还邀请他为太子刘庄讲《尚书,并被授予议郎。
现在的他,不到二十岁,已经慢慢长出了胡须,穿着一身洗的发白的青衫,但整个人却收拾的干净清爽。
从小细节可以看出,他是个自律的人,还有些自卑。
而且,桓荣也将进入来学,是未来的同学,说不定还是舍友。
王匡心中一动,他决定以后想办法帮一帮对方,脑海里的想法电石火花般闪过,发现那个少年也在打量他,在得知是安汉公府上的人后,微微有些拘束的感觉。
两人各自行礼,接着三个人互相聊起了天,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尤其在王匡论到算学时,桓荣常常插嘴,大有收获,一些困扰的问题茅塞顿开,顿觉安汉公之子果然非凡。
等厨房给几人还有萧绍端上汤圆,整个厅房只剩下吃饭的声音。
接近末尾,王匡问起了萧家另外两个兄弟的事情。
“二弟,三弟虽母亲回了娘家,这已经是七天未归了,管家回来报信说,可能还要留上半个月。”萧胜已经吃完,正在擦着嘴。
然后他略微有些犹豫,想过父亲说过的话,再看了一眼好友桓荣,接着道:“小郎的赚钱手段是毋庸置疑的,比如这‘汤圆’我看就甚有前途,若是以后有了什么生意,别忘了我和桓兄。”
王匡夹着汤圆的筷子微微一顿,这萧胜也是缺钱?
难道家里给他的零花钱太少,但他看起来不像是浪费的人,很快王匡胸中了然,这是想把桓荣拉进来,解决好友的经济危机,故意把自己也提了进来,这是为了好友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