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曾抱着笏板微微闭上眼睛,朝堂之上的争执依旧在继续。
虽然这次的争吵在位宰相的预料之内,但其激烈程度却超过了王曾的推算。
前日面圣,已经商量好了宰执的人员变动,翰林院那边也当场草草记录了下来。
可翰林院那些人竟然在面见皇帝口谕敕书的时候,让皇帝改了主意,将此事放在今日朝堂之上让众人讨论。
开封府尹杜衍,还有众多翰林学士,和李迪还有张士逊等人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张士逊一方位高权重,提议李迪接替王曙的枢密使一职,以枢密院不可一日无此人,不停催促。
杜衍一方牢牢揪住李迪不知兵事进行攻击,力陈新军刚刚建立不可不慎,却又苦于没有合适的人选接替王曙的枢密使一职。
要不是御座上那位暗中拉偏架,这次朝议别说吵的谁胜谁负,就连会不会吵起来都是问题。
众人这吵来吵去,到现在竟然连准许王曙乞骸骨的敕书还没发下去。
但是这一切都和王曾,还有王曾身后依旧站着没动的吕夷简没有关系。
争议只在枢密使一职,而宰相的变动早已板上钉钉。
王曾其实觉得杜衍等人完全就是白费力气。
从王曙府上透露出来的消息,王曙身体确实已经不行了,又没有别的人选,李迪同知枢密院事已成定局。
更何况当年被请出宫去,“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的刘皇后暗中在张士逊一侧。
座上的二十岁天子到底还城府不够。
“好了,除了李迪知枢密院,可还有其他人选?”
“应天府尹晏殊可同知枢密院事。”
吕夷简出班道:“晏殊半年后任满任期,而且其应天书院刚刚兴办,此时召回恐事有瑕。”
王曾暗暗摇头,随后听见了吕夷简的声音,果然就是中立派也不喜欢晏殊激进的行事作风。
杜衍也回头示意刚刚推荐晏殊的人退下,书院之事远重于朝堂之争。
吕夷简这时又开口道:“但晏同叔治理一方颇有政绩,待其任满可为开封府尹。”
王曾微微偏头,看着侧后的吕夷简。这事王曾完全不知晓,吕夷简没有和自己通过消息。
算了,晏殊确实有能力干好开封府尹,王曾继续闭目养神。
赵祯见无人反对,便点点头算是同意了。
朝堂上陷入了一阵沉默。
刚准备继续让人提议人选,赵祯看见殿外一位近侍,举着一封文书进入殿中。
近侍匍匐在阶前,向赵祯说道:“同平章事王曙卒。”
赵祯身体慢慢的靠在椅背上,姿势不复端庄,直视着那近侍手中的文书,也没有让人去接。
王曾和张士逊对视一眼,出班道:“曙方严简重,有大臣体,当拜太尉。”
“可。”
昔日自己的老师寇准因为丁谓的迫害被远贬雷州,唯有王曙相送,寇准也将辅佐自己的事委托给了王曙。
丁谓得势之后,王曙在朝对丁谓唯唯诺诺,万事依顺,甚至主动帮辅丁谓,因此名声扫地,世人说他是沽名钓誉之徒。
实际上,王曾却是不断地维护和稳定皇帝与太后之间的关系,甚至在自己年少时用视察京中百司政事的理由带着自己出宫。
当时还给刘太后带了一只烧鸡。
那可能是自己最快乐的一段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