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淑琴的老房子院子很大,大三间朝阳的房子,留给了残疾的小儿子赵秋旺,给他娶媳妇增添筹码,还剩下一间西屋、一间小北屋,也就是马淑琴后半辈子一直居住的屋子。
分家的时候,西屋和小北屋就分给了大儿子赵春旺,作为补偿,还给了他四千块钱,很快,菊芳就在西屋生下了马淑琴的大孙子。
在马淑琴的丈夫去世两年后,女儿赵金旺也出嫁了。
菊芳又生下第二个儿子。
赵春旺一家四口挤在西屋,觉得非常逼仄狭窄,就想去宽敞的大北屋居住。
但是马淑琴并没有同意。
她是个寡妇,拉扯大三个孩子已经是极为难得了,没有能力再盖第二间房子给儿子们,只能捂住手里仅有的、也就是丈夫盖下的房产分给两个儿子。
让他们都利用现有的资源成家、娶媳妇,再慢慢打拼过日子,盖新房子…….实属无奈之举。
一个残疾人,家里又穷的叮当响,再没个宽敞房子,哪里能去来媳妇。
她丈夫去世之前,最不放心的就是老二的婚姻。
马淑琴也同样担心,因此,才捏着大北屋三间房子不肯松手。
再说,在当时的时代、当时的农村,给大儿子的四千块钱并不是个小数目,他再打拼两年,好好凑一凑,肯定能盖出一间更好的房子。
马淑琴只是为了让两个孩子都能保底的娶媳妇,并不存在偏心这一说,而且菊芳生下的两个孩子,都是马淑琴在带。
可菊芳却对马淑琴不肯让出大北屋这件事情心怀怨恨。
又过了两年,赵秋旺木匠的手艺学的差不多了,自己人又肯吃苦,很快,自己挣钱盖了一处更新的房子,把马淑琴接了过去。
马淑琴是个干净利落爱面子的人,给小儿子做饭、缝缝洗洗的,院子里养满了花,餐桌上总是很风声,家里窗明几净,舒适又温馨。那时候,小儿子家里有很多好吃的,两个孙子经常跑到这里来做客,吃的喝的,都不曾少了他们。
那时候,赵秋旺还没有结婚,自己没有孩子,因此对两个侄子就格外喜爱。
马淑琴搬离了老房子,大北屋就空出来了,于是,赵春旺一家人就搬了进去,小北屋成了杂物间。
马淑琴当时日子过得滋润又舒坦,又因为之前已经说好了大北屋的归属,而且大儿子肯定会另外盖新房子,现在只是借给他住一住,因此,也并未说什么。
一年后,在马淑琴的张罗下,经媒人介绍,带着个五岁男孩的冬兰跟秋旺结了婚。
小儿媳带着孩子跟马淑琴住在一个院子里。
但是时间长了,婆媳在一起终究是不行。
冬兰就觉得,老大家的两个儿子天天跟着马淑琴吃饭,吃的喝的都是她家的,她肯定对自己的孙子更亲啊,好吃的什么的,不都给了外人?
心里不服气,天长日久的,就彻底爆发了,指着马淑琴的鼻子破口大骂,说,你这个老不死的,这个家里有你没我,有我没你,反正我是不在这个家呆了。
马淑琴哪里能看着自己千辛万苦取回来的儿媳妇跑了呢,自己就只好搬出去。
搬到了二儿子隔壁的学校里,那时候正是放暑假,学校没人,村干部就暂时让马淑琴住在哪里。
为什么会这样呢?
大北屋的锁被老大一家换了。
她连院门都进不去。
老二家又不能去。
她就去找了村干部。
村干部就跟两个孩子说,你们都结婚成家了不假,但是你妈含辛茹苦的把你们养大,你们起码得看看你妈现在住哪儿吧?要不两家轮着让你妈过去住?要知道你们爸去得早,你妈一个人不容易,老了也该让她享福了是不是?
赵春旺知道菊芳对马淑琴心怀怨恨,自己不想家宅不宁,自然不想跟她一起住,于是,憋着了没吭声,也不肯把本就属于老人的大北屋还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