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促使他今日出城的主要原因。
有段正淳、高泰明,再加上一个总是不经意的、轻描淡写的做一件事,便把自己苦心孤诣的盘算,全毁个干净的段誉,在京中,已经难有作为。
为今之计,只有到地方上去。
地方上,多的是对段正淳、高泰明代表的段家和高家,只持面子上的尊重的部落,多的是更看不起段誉的部落。
这些部落中实力雄厚的,才是自己应该努力去拉拢的。
车马出了城门,徐熙川回首看着那巍峨的城门,回想起昔日被高明顺亲迎进京的场景,回想起那时的雄心壮志,顿时觉得如一场梦一般。
他此时不由得想起来,王顒等那日出城回宋之时,心里想的又是些什么?
可是和我今日一般的屈辱、不甘?
说起来,那日应该送送。
跟着又想起段誉来。
有了王顒他们一行的述说,尤其是一定会流传到宋境之内的《大理报》,自己若事有不谐,便回宋朝的后路,算是从此断绝了。
段誉,你狠!他不由得恨恨的想道,收回目光,放下窗帘之前,也在心里默默的说了一句:我会回来的!
…………
西门校场外,回春堂的吴春归,又在奋笔疾书。
他也不知道该说自己究竟是命好,还是命不好,像他们这样的人,若是一直没有有价值的消息传回去,那在上官那里,也就没有了价值,别说升迁,怕是到最后,都只能终老异乡。
但像这几日这样,要写的密信太多,那也是挺让人发愁的一件事。
前日刚刚寄回去一封,昨日城中就四处在热传那比邸报更受人欢迎的大理报,尤其是大理报上,还说能修一部那样的字典来。
作为一个合格的高级细作,他敏锐的察觉到了这部字典的意义,若是报上所说的汉语拼音,真能那么神奇,那大宋还真是没法修一部更好的字典出来。
真的会有比所有的韵书都要简单,还要全面的注音方法?
他对此并不是不持有疑虑,但一想到那是段誉所说,又有些无来由的相信。
他不知道国中的衮衮诸公,鸿儒博生,会如何看待这事,他个人觉得非常可惜,想我煌煌大宋,和泰西之人交往通商多年,为何就没人想到要借用他们的文字来注音?
竟然是这西南偏僻之地的一个孩子想到了这一点。
好吧,要说这个孩子,那也真不是个一般的孩子,其它不说,他已经知道,就连官家对这个孩子,也颇有兴趣,所以这和段誉有关之事,一定得写好。
就在他遣词造句的时候,伙计有些惊惶的跑来敲门,“东家,官差来了,点名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