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风舟只得双手抱拳,道:“如此晚辈献丑了。”当场以九天罡元功护体,打出一套碧雪剑法和玉霖剑法演变而成的拳脚功夫。
觉成大师一旁不住的喊道:“妙、妙、妙”
顷刻之间,叶风舟抱元归一,道:“请大师多多指教!”
孰料觉成大师陡然叫道:“小施主,咱们再比试一番。”
叶风舟连连摇头,道:“晚辈惶恐,不敢冒犯大师。”
觉成大师道:“甚么晚辈前辈的,切磋不分年纪,你尽管放手打来,老衲承受的住。”
紫元真人点点头,道:“风舟,不妨事的,你与大师再拆上几招,点到为止罢。”
觉成大师不由大声嚷嚷道:“牛鼻子,你说的乃甚么话,为何点到为止,是唯恐小施主伤了老衲?依你之意,是老衲不敌你的儿子了?”
紫元真人知他想以佛门心法,点化儿子叶风舟,便慢慢坐在石凳上,含笑不语。
觉成大师十趾抓地,十指上翘,全身之气力集中于双手掌,一招力按千斤使出向叶风舟头顶拍下。此功夫来自于少林七十二艺中的第五十一艺螳螂爪,螳螂爪又名叫做大力金刚手。是少林七十二艺中的硬功外壮法,属阳刚之劲,兼阴柔之劲路,专练人身掌部的功夫。他以大力金刚手成名数十年,早练得炉火纯青。但见劲风浑厚,源源不绝。
叶风舟只感全身俱被掌风笼罩,逼得难以喘气,慌忙一招缠丝剪云手中的佛柳寻花式,钳向他的手腕迫其卸去内力。
二人拳来掌往,飞来跃去,直斗到明月当头,兀自难分胜败。
紫元真人恐再斗下去一方尽力枯竭,忙起身大声喝止。
然觉成大师与叶风舟斗得一时兴起,怎肯停歇?仍催出延绵内力,相互拆解。
紫元真人喊道:“老和尚,我儿子身受重伤未愈,你切莫失了手。”
觉成大师闻言一怔,遂跳出圈外,愕然道:“令郎这等功夫,何人能伤及他?”
叶风舟便将途径新城县时,巧遇谷梁飞鹤之事详述一遍。
觉成大师点点头,道:“怪不得,普天之下老衲修为上只佩服三人,一个便是那位大日金佛谷梁飞鹤,另两位乃展南征与你父这个牛鼻子。”
紫元真人道:“觉远大师,小儿被龙虎十象功震乱脉门,你可能助其复归原位?”
觉成大师摇摇头,道:“任督错移,罩门无形,乃武学至高无上境界,因无死门逢敌即可百无禁忌。若以内功复位,反而徒伤根元。”
紫元真人思索片刻,道:“言之有理,如此我儿因祸而得福也。”
觉成大师缓缓盘旋坐在地上,膛目不语。
叶风舟见他时而皱眉仰天,时而垂首自语,显然是在苦苦思索甚么,神色观之甚为苦恼。便劝道:“已过子时,大师该歇息了。”
觉成大师朝他挥挥手,仍呆呆打坐。
叶风舟无奈,只得向父亲请安独自回到寝室。
风吹星稀,一夜无话。
翌日洗漱完毕,与伊无双、冷小宛用过膳食,却独不见父亲和觉成大师。
叶风舟走出斋房,拦住一个小和尚询问。
那小沙弥指向庙观后院,道:“二人还在寺庙后院,整宿未眠。”
叶风舟大惊,慌与二女前往寻找。待到后院石林外,却听得里面传来吆喝纵跃之声,急忙跑了进去,聚目一看。
只见父亲与觉成大师拳脚往来,正战的难分难解。
叶风舟不由叹口气,道:“昨晚他与我斗了半响,此时又与父亲打将起来。看来武痴之称,真真名不虚传。”便使眼色与伊无双、冷小宛远远站着,翘首观看。
但见紫元真人所使招式皆条理清晰,泾渭分明。觉成大师的招式却变化莫测,难以捉摸。
伊无双笑道:“这两位老人家怎像孩童一般,饭也不吃的在这里打架?”
叶风舟摇摇头,道:“觉成大师号称武痴,与父亲一别多年未见,逢此机遇若不较量一番,恐再无相聚之日了。”
二人一直打到午饭时,这才胡乱吃了些斋饭,而后又来到石林内,继续缠斗。
叶风舟与伊无双、冷小宛反正闲暇无事,便立在旁边欣赏奥妙。
觉成大师突然叫道:“紧闭牙关口莫开,口开气泄力何来。须知存气常充腹,煞手休将气放怀。回转翻身轻展动,灌通筋骨壮形骸。终朝习练常如是,体质坚牢胜铁胎。”
紫元真人跟着大声喊道:““太极者,无极生,动亦之机,阴阳之母,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亦,皆及神鸣。心静身正,亦气运行,开和虚实,内外合一,运柔成钢,钢柔并用,静发自如。”
伊无双大喜,道:“风舟哥哥仔细听,两位老家人似在传授大力金刚手与许宣平的三世七拳口诀。”
冷小宛大惑不解,道:“我只知大力金刚手,乃少林寺七十二项绝技。但许宣平乃何许人也,三世七拳又是那门子的武功?”
伊无双道:“据传距今五百多年前,远在盛唐时期,有一位隐居于城阳山中的修道之人,名为许宣平。太平广记记载:唐睿宗景云中,许宣平隐于歙县南山,结庵以居。不知其服饵,但见不食。颜色若四十许人,轻健行疾奔马。时或负薪以卖,薪担常挂一花瓢及曲竹杖,每醉行腾腾以归吟曰: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路人莫问归何处,穿入白云行翠微。他曾题诗于传舍壁上,诗曰: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静夜玩明月,间朝饮碧泉。樵人歌陇上,谷鸟戏岩前。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后李白见到此诗,以为是仙,访之而未遇,复题诗于许宣平寓舍壁上,诗曰:我吟传舍诗,来访真人居。烟岑迷高迹,云林隔太虚。窥庭但萧索,倚柱空踌躇。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
叶风舟道颔首:“许宣平于深山中所创名曰三世七拳,因该拳共有三十七个姿势,因此也称三十七势。之所以称三世七,是取自人有三世,即:天前、地后、人今三世。拳分七品,即:门外、入门、阶及、当堂、入室、开窍、神化七个层次之意。不过,南北朝时程灵洗上承韩拱月,传小九天法,其中也有小九天法式,及用功五志、四性归原歌等,讲究练拳结合易经,太极者非纯功于易经不能得也。唐朝又有李道子,所传太极拳功,名为先天拳,并留有先天拳歌诀,即授秘歌。直至张三丰代李道子所传的太极拳功,名为十三势。宋谱中记载有云:精一及孔孟,神化性合功,七二乃文武,授之至予来,自着宣平许……由此可见宋人三丰前辈所传的太极功法中,很大一部分是师承于许宣平前辈。”
冷小宛眼瞧着紫元真人每当占据上风,便被觉成大师使出一式怪异招数,瞬间化解,立时又打成平手。禁不住心惊胆颤,暗暗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