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展在通衢大都召开,通衢大都是祁阳、岐山、丽江三郡的交界处。这个交界处原是三条江的交汇处,三条江是一个有点变形的丫字,分别命名为东江西江南江,东江西江就是丫字上面的两个长点,南江就是下面的一竖。东西两江流到通衢大都汇合,然后向南流入白海湖。三郡划江而治,丫字两长点的中间是祁阳郡,丫字东面是岐山郡。西面是丽江郡。三条江江水湍急,一般的船不能把渡,是天然屏障。三郡为了达到互不侵犯的原则,江上不建桥。桥只有通衢大都有,通衢大都有三座桥,分别为东江桥西江桥南江桥。三郡在三江交汇处自己的地盘上开设市场,交流各自的特产。因此这个三江交汇处变成三郡物资交流中心,后来取名为通衢大都。通衢大都是三郡最大的都市,是三郡最闹热的都市,而中秋节又是通衢大都最热闹的时节,三郡一年一度的菊花展就在这里召开。
菊花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最初是丽江郡开始的,丽江人喜欢种菊比菊斗菊,而且都拿到通衢大都来比来斗。开初时有菊试菊社,后来发展成黄花会菊花会。后来祁阳郡和岐山郡的一些人受到丽江人的影响,也开始种菊比菊斗菊,也都拿到通衢大都来比来斗,而且都是中秋节拿来,这样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菊花展。后来,种菊的人越来越多,菊花展越办越大,精品也是越来越多,菊展的活动也越来越丰富,发展到赏菊、赛菊、画菊、吟菊和菊花戏。后来,通衢大都中秋菊展闻名整个天柱山,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富家子弟,贫户哥们,一到菊展时节,便摩肩接踵赶往通衢大都,观赏菊花,还吟诗作画,饮酒作乐。
中秋节前几天,祁阳郡世子马占敖和军师之子耿庆阳也来观赏菊花,他们打马来到通衢大都,在祁阳郡会馆前下了马。在通衢大都,天柱山中的七个郡,都有自己的会馆,供自己郡的达官贵人,商贾游客食宿。祁阳郡会馆老板见是世子和他的伴读,连忙叫两个伙计出来牵马,马占敖把马缰绳交给一个伙计,然后对老板说:“不要暴露我们的身份,准备一间上房。”说着便与耿庆阳徒步直奔菊花展展场。
菊花展展场可谓是花山花海,人山人海。马占敖和耿庆阳穿行在人山人海里,边走边观赏菊花。其实他们对菊花不是很内行,只是观,却不会赏,无非是看看热闹。他们走走停停,在一处花摊前,听到两个小青年在报花名,你一言我一语,这叫醉蝶,这是半枝莲,这叫硫华菊,这个大花藿香蓟,这是观赏蓖麻,这叫勋章菊,还有雪叶莲。马占敖和耿庆阳不熟悉菊花,听他们报的花名既新鲜又好奇,听得傻了,另外也不去了,跟着两个小青年听他们报花名。
这两小青年,其实是姐妹俩,是丽江郡八桥乡风乡长的两个千金。姐姐风清婉十九岁,妹妹风柔婉十七岁,两姐妹都生得清秀俏丽,是八桥乡的两朵花。风乡长喜欢种菊花,每年都参展的,今年因身体不适,所以没参展。可姐妹俩想参加,但丽江郡的思想以孔孟之道为正宗,有身份家庭的女子是不能抛头露面的,所以遭到父亲的拒绝。然而,风柔婉比较顽皮,一再怂恿姐姐。风清婉经不住妹妹的挑唆,再加本心也有看菊展的愿望,所以两人乔装打扮,偷偷跑出来看菊展。看到这摊菊花都是名贵品种,与自己家的差不多,于是便一时兴起,两人你一句,我一句报了起来。
风清婉报完花名,却来了诗兴,便吟诗一首:“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风清婉刚吟完,马占敖忍不住大叫一声好诗。风清婉听有人夸她,知道定是个懂诗的,便转头朝马占敖一看,这一看不打紧,却在心里打了个激灵,好一个英俊的少年,脸上随即飞上一朵红云,又忙低下头,轻轻说声谢谢。
风柔婉听姐姐吟了首诗,还被那个英俊少年夸奖,心中羡慕,看那少年旁边还站着一个英俊少年,估计他们是同伴,便也想卖弄一下,于是嘴巴一掬说:“哼!一首绝句,算什么?少见多怪。”风柔婉说着,朝耿庆阳瞟了一眼。
耿庆阳听了风柔婉的话,有贬低世子的味道,心中有些怒意,便说道:“一首绝句不算什么?难不成小兄弟要来首律句。”耿庆阳的话有几分讽味。
“律句就律句,谁怕谁啊?”风柔婉又哼了一声,随口吟道:“桓景登高事可寻,黄花开处绿畦深。消灾辟恶君须采,冷露寒霜我自禁。篱物早荣还早谢,涧松同德复同心。陶公岂是居贫者,剩有东篱万朵金。”风柔婉吟完,把头一扬,一副高傲的神态:“请老兄指教。”
风柔婉随口就是一首七律,耿庆阳不得不佩服,小兄弟果真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小人敬佩敬佩。
敬佩敬佩有什么用啊?看你也像个读书人,也应该懂得以诗为友的道理。风柔婉要看看这两个英俊少年是绣花枕头,还是有真才实学,因此,故意咄咄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