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红楼斗法几占下风
龙门山巨龙神恳求
话说严君平被公孙述带到红楼十二楼。这十二楼正是当年公孙述梦想一统九州在成都擅自称为白帝时所修建的奢华玩乐场所。尽管现在已不复当年奢华,但里面的陈设依然极尽铺陈,让人匪夷所思。
严君平被安排坐在主客位置,正要坐下去,却发现桌上中央空出来的部分放置着一口铁锅,铁锅中正在煮着菜肴,想必这就是后来风靡九州的火锅雏形。在铁锅中突然冒出一颗人头,转过正脸看着严君平,严君平大吃一惊,没想到铁锅中的人头正是余雄,此刻余雄正微笑着注视着严君平。
严君平大怒,抓起桌上的一个白色的瓷碗扔向公孙述。公孙述还在侃侃而谈柳池肥鲤鱼是如何的美味,配着特制佳酿美酒又是如何的销魂。没想到严君平突然发怒,抓起瓷碗就扔向自己,措不及防中,眼看这瓷碗就要砸向自己的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见瓷碗在公孙述额头零点零零零零五米的距离一个漂亮的转身,朝着严君平飞过来。
严君平十分惊讶,没想到这瓷碗还会转头回来。诧异中感觉到一股十分强烈的罡气扑面而来,这瓷碗带动的能量相当的强。难道公孙述还有这么狂妄的法力?严君平不敢迟疑,这个时候就是显示自己功夫的时候。瓷碗带动的罡能携带着飘逸的风量。这股风量扑向严君平的身体,严君平顿时感觉到眉毛、头发飘飞起来。
严君平双手划圆弧,一团能量顿时聚集在一起,形成一道铜墙铁壁。只见瓷碗势如破竹,根本就不管严君平打造的铜墙铁壁如何,径直穿进了这道防范严密的量能团中。就见这瓷碗在量能团中高速地转动,眼看严君平就要支撑不住了,量能团被击溃也就在一瞬间的事情。严君平思量道,没想到这公孙述修炼到这个境界,自己愣是看走了眼。诧异中不敢懈怠,继续挥动双臂做生死抵抗。
就在严君平使出百倍的努力想把这瓷碗赶走的时候,却听到楼下传来哈哈的狂笑声,紧接着一个披头散发的老道跳了出来。这个老道朝着严君平走过来,每靠近一步,严君平就感觉到自己快要窒息了。
好强的罡能!严君平叹息道:“原来是这老道士在作怪,先前让我差点被扔进油锅,我得十分得小心才是!还以为公孙述修炼到这境界,真是十分的惭愧!”心中又一想,这老道怎么在成都没见过?成都十大道学家中并没有这号人物,难道公孙述从外面找来专门对付自己的?
这么一思量,顿觉得瓷碗的压力更大了,眼看自己罡能就要溃散,若然如此,自己在这么强烈的罡能下必死无疑?想到这里,心中有一丝不甘。正想放弃抵抗,只见瓷碗在量能团中转动的速度逐渐慢下来,但那股力量依然的强悍,逼得严君平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动惮不得。瓷碗渐渐地不动了,自己的量能团在瓷碗退出去的时候开始消散。那瓷碗一个转身,朝着老道士飞过去,老道士轻松地举着右手掌,瓷碗悄然落在上面,整个动作犹如行云流水,十分的自然,就好像根本没有发生过这事一样。
严君平看的呆住了,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还活着?仔细地打量着披头散发的老道士,脸上显示出一点都不相信的神情。只见老道士神情倨傲地看着严君平,正要说话,就听到公孙述说道:“国师来得很及时,不然我这额头就被这碗砸中了!”
被称为国师的道士呵呵一笑,道:“严君平这雕虫小技居然还敢在红楼逞能?可叹可叹!”严君平终于镇定下来,也笑道:“敢问大师名讳?”
国师一脸的不屑,道:“若不是看在你做指归上,我也懒得理你,不过现在只要你静下心来不再跟白帝作对,我这名讳告诉你也无妨。”老道士傲慢地说道:“贫道张过天,乃鹤鸣山五斗米道张道陵大师第一大弟子是也!”
严君平心里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这人好大的口气,居然超过天?难不成他真有超天的本事?只见公孙述对张过天十分尊敬,当下矮身让张过天首位上座。这才吩咐侍者上菜倒酒。公孙述转身朝着严君平道:“君平大师此番发难不知道为何?我公孙述好意请你到这红楼十二楼饮酒喝茶,你却这般?”
听到公孙述如此言语,严君平十分的疑惑,道:“难道公孙述这就是待客之道?”
公孙述也是一脸的疑惑,说道:“我为了这餐生日宴饮特别吩咐下面的人打造出这口铁锅,将众多的菜肴置于这锅中,下面辅以大火猛煮,我们一边喝酒一边乘着热吃菜肴,这也有对不住君平大师的地方?”
严君平见公孙述并不像故意的,问道:“难道公孙述没看见这锅中被煮那颗人头正是跟随我到来的余雄人头?”
公孙述摇头道:“想必大师误会了,我这锅中所煮正是刚从柳池中打捞上来得鲤鱼,每一条都新鲜无比,怎么会有人头在这里面?”
严君平感到惊讶,顿时拿起勺子在锅中打捞,的确,这锅中除了鲤鱼肉身,以及其他的菜肴,却没有发现余雄人头,甚至连一根头骨都没有,这是怎么回事?严君平顿时显得尴尬无比,苦笑道:“看来是老朽误会了!刚才瞧花了眼睛。”
就在严君平尴尬之时,张过天突然大笑起来,嘴里说道:“你们出来吧!”严君平转身看去,只见左边楼梯口鱼贯而出八个人来。这八个人严君平认识,正是成都十大道学家中的前八个人,他们正是丁不一、朱一山、赵大广、李见风、孙常戒、杨三德、司马相同、宋子归。他们一上楼就朝着公孙述行跪拜礼,口呼万岁。接着面向张过天跪拜拜道:“国师千岁!”他们的声音整齐划一,落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