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中文

最新网址:www.xpaozw.com
字:
关灯护眼
泡泡中文 > 西晋为君 > 第四十七章 整顿六曹

第四十七章 整顿六曹

连续两天的审阅,七十二人的答卷终于评议完成。接下来便是择选合适人选,授与合适的官职。

这一群人中除了卢志资格够高外,其余人年数以及资历都不足以担任太高的官职。若是按照正常途径,补选散官就算不错的开局了。

但司马炽做出这么大阵势,只是选几个底层官吏,那显然不是他想要的。他原本的打算是想将部分合适的人都塞入尚书各曹之中,处理政事。

经过这两天的审阅答卷,他渐渐又生出一个想法。

何不趁这个机会将官制一同整顿下?

西晋朝政的低效率,其实也不是全怨玄学思想,跟其实行的官制也有很大关系。

可以说,西晋一朝的官制及其所置的官职其实都是很散乱的。从选才到任官再到升迁这一整系列的制度,都是病态的。

如今整个朝政中央官制大致可以归纳成两套班子。一套是承秦汉一直流传至今的“三公九卿制”;一套是汉魏逐渐新置改革直到后来唐朝才定型的“三省六部制”。

前者在西晋朝,严格算是八公十二卿制:八公是显名贵爵,一般而言都是虚衔,并没有固定相关职责,但其通常会被皇帝问政,又赐开府,这就又造成了一层职责混乱;

十二卿则更加边缘化,属于闲职,有时也会当作次于八公的荣誉,奖励上年纪的老臣,其主要职责多已被尚书台各曹收拢,但交割却并不完全,一些职责出现了交叉现象,这就导致一职多官,一事多管,相互扯皮推诿的存在。

后者“三省六部”逐渐成为朝政实权所在。但因为还未定型,所以一来在置官上常发生变化,并未成定制,有些官职时置时省,这就不仅未能达到提高行政效能的作用,反而还扯了后腿;

二来后世盛赞的三省相互牵制、分权的作用也并不凸显,甚至还更一步滋生了权臣和近臣摄政诸多乱事。

第一个缺点突出的是尚书台。尚书台作为处理政事的机构,有时会设置六曹,有时又是五曹。甚至六曹或者五曹到底是哪几个,在不同年代也可能会不一样。

如今的六曹分别是吏部、五兵、田曹、度支、左民、右民,主官称为尚书。这是承惠帝时所置的。

再看看武帝在位时,及初立朝,置吏部、三公、客曹、驾部、屯田、度支六曹。咸宁二年,省驾部,成五曹。四年,省一仆射,又置驾部。太康中,有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为六曹尚书,又无驾部、三公、客曹。

六曹之下又共置三十五小曹,细分政事,至于具体哪些曹,也如列曹一般,变化众多,时置时省,在此不赘言。

每小曹主官为尚书郎,但只共选用二十三人任职,主作文书起草,每人一次值班五日,然后进行轮换,故此也有人会身兼数曹之职事。

这种情况,用后世工作圈有句话来讲就是:累的累死,闲的闲死。

当然事实情况却并非如此,因为如今玄学是主流思想,整个朝堂处政效率低的惊人,尚书郎其实也已成清闲之官。

第二个缺点则出现在门下和中书二省中。他们能与尚书台相提并论的并非出于职责,而是是否受皇帝宠信。

只要受皇帝宠信,那权势立马滔天,不受皇帝重视,则立马成为一个写文书的。

所以他们虽然与尚书台同称台省,但真正达到牵制、分权的同等地位却很少存在,而是要么凌驾于上,全朝仰其鼻息,要么居于下风,可有可无。

比如魏文帝曹丕时,初置中书,中书监刘放与中书令孙资备受曹丕、曹叡两帝宠幸,专任了两朝,最后在曹叡遗诏置辅政大臣时,还因私心不愿放权,导致司马懿的崛起。

再比如历史上王敦任过侍中、中书监,长达数年,但惠帝也好,历史上的司马炽也好,都不亲近他,他就成了打酱油的,后来司马越、司马睿放其外任州刺史,他才权重发迹。

由此可见,两套班子混用,一套已经过时,一套又在混乱与探索中,行政效率低下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按照司马炽的想法,他觉得很有必要趁这个机会将官职制度清理规整一下。

说干就干。

这一天,朝议过后,司马炽便将高光、傅祗、缪播、傅宣以及余下的那名左民尚书何绥共五位尚书台高官请到东堂。

待众人坐下,曹官将手里的五份文书一一分发给五人。

这文书上写的便是整顿方案。

有着后世出名的“三省六部”作为参考,再加上近现代国家架构的了解,司马炽自然拿来主义,将其略加修改更适用于此时后,写成方案,如今呈现于众人面前。

其实如今六列曹三十五曹郎已大致笼盖了后世六部的职属,可修改的就是做一个上下整合,让每一列曹职能更单一专业,所统属的曹郎更细化、对口。然后相对增置必要的以及清减无用的。

眼下六列曹中,除了五兵的职属最清晰外,其余五列曹都存在问题。

比如吏部,其除了选任官吏外,还兼任祭祀之职,统辖祠部、仪曹等曹郎,相当于后来的吏部与礼部合二为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为她们建了个国逍遥王养成记大唐最强私生子明末奇幻演义人在红楼写日记,众金钗移情别恋绿罗也是罗马洗尽铅华古今交换,我成了女帝背后的男人异界:从小兵开始崛起汉末从千里救父开始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