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中。
曹操亲率主力回师解围下邳。
张辽、孙辅与之战,不利,退至夏丘。
后,渡淮回到南岸。
十一月底。
齐军万余人取道临邑,渡过大河。
皇甫坚寿将兵五千,大破齐军。
姜叙筑长围,绝平原外援。而后,分诸军驻扎于大河沿岸诸津。
同时,赵衢及冀州守备军,驻白马、卫国。
至此,平原城彻底成为孤城。
外无援军,又有周军长围,即便是突围也已经难如登天。
夏侯渊已成困兽。
十二月。
刚刚从下邳回到昌邑的曹操,再度率军出发,进驻高唐。
曹操的意图很明显,就是为了救援夏侯渊。
但冀州的周军主力虽然渡不了大河,可曹操想要突破沿河诸防,也没那么简单。
而且,就算是突破了大河防线,来到平原城下又能如何?
平原城周不过十八里,而姜叙所作长围周三十七里之余,更有近六万精锐驻扎四方,营垒、埑壕分布要处。
外围还有诸军各部,只要曹操敢渡过大河,齐军就有绝对的把握将其彻底留在河北。
事实证明,曹操也不敢再冒险。
握着中军四五万精锐部队,在高唐一带,与皇甫坚寿交战十余。
几番渡过大河,意图冲入平原城,与夏侯渊取得联系。
但突击部队多者千余,少者不过百人,连平原长围都摸不到。
岁旦方过。
曹操回师昌邑,放弃了大河北岸的夏侯渊。
主要原因便是来自校事府细作的消息。
周军筑长围围困平原,八万军队分立营垒驻守四方,又掘埑壕。
可谓是飞鸟不得渡,硕鼠不得逾。
权衡一番后,只能放弃平原。
因为中原的局势也不是很妙。
在下邳遭受失利的张辽、孙辅部,再度出击,只不过目标不再是攻城略地,而是掳掠百姓。
同时,围攻义成的韩武所部,也击退了来自于睢阳方向的援军。
义成也得救!
正月下旬。
曹操来到义成城下。
韩武也解除了义成城围,与回师的张辽、孙辅所部汇合。
双方再度对峙于义成城外。
时间,似乎又回到了一年前。
但这一次的交锋,却并不如曹操预想中的那么顺利。
甚至,自己一度以为周军主将在看到自己主力来到后,会退回淮河南岸。
毕竟周军的目的是来回调动己军,消磨齐国的实力与心气。
可是,韩武没有选择主动后退。
没必要!
吴国孙贲调来的陆逊、朱桓所部已经抵达寿春休整。最多三天时间,自己麾下的兵力将达到五个军八万人左右。
且吴国陆逊虽然年轻,但军机干练,所部训练有素。朱桓部则是参与过征讨山越,又与南中军队交锋于零陵,久战沙场之军。
而齐军呢?
对面就是天下闻名的齐王,麾下为其中军。
可那又如何?
从去岁夺取义成后,齐王中军便来回奔波豫兖青徐之间。
虽连战连胜,但再精锐的士兵,那也是人。
近半年下来,不是在作战,就是在作战的途中,几个人能顶得住。
正如韩武所料,齐王中军很是疲倦。
在抵达义成城外后,便筑营休整,并没有急着进攻韩武营垒。
倒是韩武得势不饶人,每日皆遣将校引兵挑衅。
一连半月下来,齐军丝毫不敢出营交战。
曹操也没有把握,尤其是在周军援军抵达后。
对面周军的主将名叫韩武,没啥太大的名气,也没有傲人的战绩。
根据之前的校事府对周军主将的调查,韩武出身边军,当年西北羌乱时,便已跟随周朝皇帝征战凉州、关中。
后参与了洛阳之战、关东会战,周军退守关中后,出任武关都尉。
周国军改之际,积资历于军中任师帅,后升任副将。
其独自领军作战的时间,是吴王孙策去世次年,首次对战的是江东宿将程普。
不胜不败。
其后升任军将,一直驻扎于寿春。
除去久经战阵的资历外,韩武根本没有任何突出的表现。
自己甚至怀疑,要不是他跟随高子明征战十几年忠心耿耿,仅凭资历根本不足以出镇一方。
也许,此人真的没啥本事呢?
也许,高子明提拔他的主要原因,就是想给军中树立个榜样呢?
纠结!
没交过手,这人也没有过啥战绩,关于其用兵习惯及思维,都没有可以考量的地方。
光靠心中的猜测,自己赌不起。
...
明武十六年,二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