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郡县制。济南属于济北郡,称历下邑。《史记》中记载,汉代有了“济南”。一直到了汉文帝16年,即公元前164年,以济南郡置济南国。一直延续到了汉景帝三年,济南王辟光造反,后被诛灭,除国为郡,史称济南郡。
隋朝开皇三年废郡,改郡为齐州,辖历城。唐代武德元年改郡为州,次年设总管府。贞观元年撤总管府,七年设总督府。
故事便要从贞观年间说起。
话说这总督府,乃是一座城池。
在城内偏东头,有一户人家,乃是此地的一富户。这家的老爷姓吴,单名一个聪字。这吴老爷今年已然是四十开外的年纪了,本来应该多子多福,怎奈膝下无有一儿半女。此事愁坏了吴老爷,天天跟妻子生闲气。日子长了,只说是个石女人,闹着要续一房。
吴老爷之妻不是本地人士,乃是长安人。只因这吴老爷年轻时去都城做买卖,结识的一个青楼女子。她本姓刘,只因家中倒戈,官卖到了青楼。幸会到了吴老爷,才将她赎出来,由长安城带到了济南总督府。
不知因为什么,这刘氏的肚子甚不争气,来府上多年未曾有孕,夜里也是哭的跟泪人似的,只说是因果报应。
无奈,吴老爷仗着家里富裕,向年间又娶了一房。新媳妇是个正经人家的闺秀,娘家姓王,从小读书,知书达理。自进得门来,吴老爷疼爱的不行,日日同房,只是盼望着有个孩儿。王夫人也是争气,不到两月,身觉有孕。吴老爷大喜,随请来城中有名的郎中号脉。果然有喜。老爷高兴,赏了喜钱,打发那郎中回去。
郎中走后,吴老爷抱住王氏,喜道:“夫人真是有福。自进我门来,不到两月光景,便平添了这一桩功劳,真是为我吴家保住了一线香火。”王氏依偎在老爷怀中,娇滴滴地说道:“夫君此言真是见外,你我本是夫妻一场。奴家虽不是原配夫人,比不上刘姐姐,但也终究为老爷留下了香火,但愿生下长男,到时再添福德。”吴老爷闻言,放开怀抱,说道:“提起那刘氏,我就来气。来我家这些年,从良也是真的,夫妻感情也还说得过去。只是落了个不孕,愁坏了我也愁坏了她。向年间也不知找了多少郎中医治,也不见显怀。今番娶了你,未曾两月,就有了孕。想想她的身世遭遇,可真是因果报应!”王氏闻言,叹了口气,说道:“凡是我等女儿,什么都可占,就是不要占个‘青楼’名号。不然,哪怕从良,也是要受人家戳脊梁,说什么不贤。”老爷闻言也叹气。王氏又说:“只是相公莫要负了刘姐姐。想那姐姐,命运多乖,来到我家,不可欺她。此番虽是未见身孕,相公不可因此冷落了她。不然,倒成了奴家的不是了。”老爷闻言,感激道:“吾妻真是明理。”说不了,二人愈加恩爱。
却说那刘氏,自打知道了王氏有孕后。一是高兴,喜的是吴家终于有后;二是忧伤,怕老爷从此就不再恩爱。以至于此,这几日喜忧参半。
话说自那王氏有了身孕,仗着家里富裕,老爷就预备下了七八个接生婆、老妈。都提前给了银子,接近家来,住在府上,备着二夫人生育。平日里老妈儿伺候着,别人也不方便。
有道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到了临盆这一天,二奶奶只说害疼。老妈儿一看,再一看日子,情知是要生。叫来了接生婆儿,准备好了应用之物。又叫人烧水撕布,准备了木盆。老爷闻言,撂下手中买卖,急忙的赶了过来。来是来了,一个男人也帮不上什么忙,只是守在门外。
说那屋里,二奶奶躺在床上,直叫疼,大汗不止。只有一点,痛是痛,不生。这可急坏了接生婆儿,只怕出什么意外,急忙地出门告诉本家老爷。
吴老爷一听,也是一惊。急急地问道:“你等都是这城中有名的接生婆,怎么会不知?想我一个汉子,纵有许多的本事,这会儿也是无可奈何。”接生婆说道:“老爷言之有理。不过,此事乃是万分紧急。如若真出了血,见了大红,不知保哪一个?”老爷闻听,大喊了一声:“啊呀!”说完就昏了过去。
旁边人过来,擦擦前胸,蹭蹭后背,老爷长叹一声:“可怜我这吴家,好歹有了香火,如今临盆之际,怎么就出了这般难事?不知哪辈里做下了孽,报应到我身上来了!如今奈何?”说不了,又哭起来。
话音刚落,下人跑进来,拱手说道:“老爷容禀,有位大和尚,说是您的好友,现在大门,说是急着见一面,好解厄。”老爷听了,擦擦眼泪,带着哭腔说道:“哪里来的和尚?为何要进我门来?”下人说道:“他自称是兴国寺的法师,要来这里会故友,解厄难,送贵人,救命来了。”老爷一听是兴国寺的和尚,不敢怠慢。整了整衣冠,亲自来大门迎接。
话说此时,大门前站着一位,此人头戴毗卢帽,身披锦兰袈裟,脚下穿了双僧鞋。来人是谁?他乃是这济南府地界上,千佛山顶,兴国禅寺中的一位得道高僧。今番专门来释厄度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