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的稳定,贾政也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书房一边练字一边巩固自己之前的学习记忆。
当然他也不是一直在家温习,古代的科举和现在的公务员考试还不一样。
现代的公务员考试笔试的时候只要掌握方法自己刻苦学习还是有可能考上的,按照我的老师说的,公务员的笔试就是在考你的逻辑思维和智商。
古代科举就不是了,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啊!
这是一种学习之路和考试上班之路一起进行的模式。
其中还有很多门门道道的,家世啊、坐师啊、等等很多种因素结合在一起的。
所以贾政在消化了之前的记忆之后也就去国子监报道了。
想起第一天去国子监的情况他就觉的搞笑。
因为前一天他就拿着推荐信去了国子监。
一位讲师让他明天过来报道,并且告诉了他需要带的东西。
因为知道他是荣国府的子弟,也就没要求他必须住校之类的。不过正常到监学习罢了。
第二天他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太学部,进入学堂之后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
都是一些功勋子弟或者高官之后,能被推荐到国子监的都是家中过亲朋是五品或以上的官员后代。
而且在京大家都是所谓的“官二代”“官三代”什么的。所以都很熟悉。
贾政在最后面找了一个座位坐下之后,就看到旁边一个挤眉弄眼的家伙,是左都御史的嫡次子王进。
这货是个脑袋特别空灵的家伙,脑子灵光但就是不喜欢学习。
家中为他请的老师三天两头的就被他弄得狼狈不堪仓皇出逃。
他也不说调皮捣蛋,因为他也怕自己老爸知道他不尊师重道从而家法伺候。
他就不停地问为什么。老师说: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他就问为什么呢?多省几次不可以么?为什么呢?孔子那么清闲,可以每天都三省呢?
反正就是胡搅蛮缠,各种蛋疼。
左都御史请了很多老学究,那些人的知识倒是渊博,可要是说变通那就差了很多,每次总会遇到自己无法解答的问题吧?那多丢人!
慢慢的就没人敢去了,左都御史也没法。
自己教吧,还有公务要忙,不教吧,不可能让这货成天斗鸡遛狗吧,一气之下就一顿棒打把他送到了国子监。
也不管他奶奶,母亲之类的心疼哭喊着什么“心肝宝贝”了。
谁知道这货到了国子监如鱼得水,成天和一群功勋子弟吃喝玩乐好不快活。
“唉,你也来了。”把书本挡到前面,一张包子脸挤眉弄眼的朝他笑着小声道。
贾政斜了他一眼,指了指上面的老师,然后在纸上写了一个“醉”字。
王进看到更加开心了,这是他们之前约定好出去玩的暗号,醉香楼走起。
贾政自从穿越过来之后就暗自观察一些人品可以的“二代”进行结交。
他虽然学问不行,但是毕竟有些超前的意识。
很快就和这些人打成一片。经常去醉香楼喝酒什么的,别看这些人没在朝廷,但是消息却是最灵的一些人。
一天就这么过着,贾政知道自己的四书五经背诵的没有问题,主要就是八股文的破题。
所以他除了在国子监听老师讲课之外,还会拿一些之前考过的卷子中,状元啊什么的之类人如何写八股。
刚开始看的他头疼,这些八股文不仅要求你被会四书五经,还必须知道在什么地方,什么意思,然后用最简洁的话语破题,从而展开论述。
论述的时候还不能真的用自己的话去表述,必须时不时的引用四书五经上的句子进行论点加工。
他刚开始拿到八股文虽然会破题,但是写着写着就不由自主的和后世写作文差不多了,一点办法都没有。
他也去问过一起上学的那些人,他们也没什么好办法,只有多练习,把写八股文当成一种习惯就会写了,但是要是写的出彩就需要大量的积累了。
贾政实在没办法,就给远在杭州的妹夫林如海写信,看他有没有办法。
林如海在面前和贾敏结婚后就禀明圣人回乡祭祖,正好杭州知府因病逝世,就干脆让他顶了缺去杭州任知府去了。
这可羡煞很多他的同年,因为很多人还在翰林院熬着呢。虽然他是外放,但是主政一方啊!
出去就是知府,只要过了年度考核不用里面就直接升迁,也不可能让他到京城降级使用吧,所以回来呀之后直接入六部并且官职还不会底。
林如海接到信哈哈大笑,对贾敏说看来二哥果然开始上进了。
贾敏也非常高兴,毕竟娘家人上进,她在婆家也过的好一点。林家人口虽然简单,但是也不是没有龌龊事。
林如海看到贾政的困惑,就把自己之前考过的卷子全部翻了出来,并且逐字逐句的在旁边批注,怎么破题,怎么展开,为什么展开等等。写完之后批注反而比卷子还要厚很多。
贾政拿到这些欣喜若狂,上届探花果然不是水货,厉害厉害!
王氏本就是一个小心眼的人,看到林如海这么用心的帮助贾政,而且贾敏还送来了很多礼物,对林家的感官再一次上升。
之后林妹妹来到贾府也不再和以前一样横眉冷对的,反而颇为照顾。
这也是一饮一啄吧,当然,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