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站没有马车,许家兄弟只能和昨日一样,借坐在冯宝马车上,跟随他们一起上路。虽说这是不得已之事,好在人多了,一路说说笑笑,到也不那么无聊。
今天不用早朝,李治回到“甘露殿”,已近巳时,坐下没多久,有小宦官抱着一摞奏章走了进来,王伏胜上前接过奏章,轻轻走到案几前放下,他没敢出声,因为他发现,陛下正在练习写字。
“都有哪些?”李治头也不抬地问。
“户部上表,陈述去年开支。”王伏胜念完看了一眼李治,见没有反应,就换了一本念道:“大理寺上表,曰‘册封皇后,大赦天下’本为善政,然有些罪大恶极之辈,理当不在其中,奏请陛下定夺。”
李治继续写字的同时道:“交给三省议吧。”
接下来,王伏胜又念了来自“兵部”、“礼部”等奏章,李治大多都是表示“知道了”,少部分发表一下意见,或者交三省议定……
李治终于放下笔,自己看了一下,颇为满意地点了点头。
王伏胜赶紧从小宦官手里拿过热毛巾递过去,同时还一脸谄媚地笑道:“陛下的功力越发深厚了,想来王右军重生,也不过如此。”
李治“哈哈”一笑道:“你就会说好听的,朕的字,不如王右军多矣。”
王伏胜这话可不敢接,只能站立一旁陪笑。
李治擦完手,将毛巾放进小宦官端着的盆里,往龙塌上一座,问:“还有没念的?”
王伏胜赶紧又拿起一本奏章念道:“兵部上报,‘左武卫戍边武平堡部’奉先帝召令返回叙功,如今已过去七月有余,奏请陛下早日决断,以安军心。”
“他们都有什么功啊?先帝会特意下召?”李治喝着茶水,不紧不慢地问。
王伏胜仔细往下面看了看,说道:“校尉谢岩率军攻克‘安胜关’,致使大唐边境向前拓展百里,当‘开疆拓土’之功。”
“安胜关?开疆拓土?如此功勋,先帝仅召唤叙功?”李治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这太不像父亲的做法了,
“不是的,陛下!”王伏胜急忙说道:“武平堡部,除领军两校尉以外,余下之人皆有封赏,军官一律升三级,军卒皆按军功犒赏。”
“也就是说,先帝下召回京叙功的,实际就是两个校尉?”李治更是奇怪了,心里暗自问:“先帝为何如此做呢?”
“好、好像就是这个意思。”王伏胜很小心的说了一句。
李治突然想起另外一个事,问:“奏章里说,他们回来多久?”
“七月有余。”王伏胜马上答道。
“七个月?兵部平日都是干什么的,居然过了七个月才上奏?”李治有点发怒的意思道:“你去给朕查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
“奴婢遵旨。”王伏胜口中应道,心里却是想:“用得着查吗,摆明就是兵部那些人,为了讨好褚遂良给拖延了。”
“还有,去了解一下那两个校尉,朕要知道,他们能否担得起‘开疆拓土’的功勋。”李治说完,摆了一下手。
王伏胜赶紧道:“奴婢这就去办,奴婢告退。”
“奏章”事就不用查,王伏胜只需要想好怎么回皇帝话就可以了,至于了解谢岩他们的事,他让手下小宦官直接去“兵部”问了,相信没那么快有消息,趁着难得被陛下打发出来的机会,王伏胜打算回自己住处睡会,天天守着陛下,很辛苦的啊。
谢岩可不知道皇帝派人了解他的事情,他最近就在忙一件事情,编制“炼钢炉安全操作手册”和“炼钢炉规范生产流程”。
产生这个念头实属事出有因,冯宝走的当天,他去了一趟“炼钢炉”那里,发现老兵们操作时候的随意性非常大,比如往炉子里面加煤,有时候一铲子,有时候两铲子,间隔的时间随意性也非常大;此外,给老兵配备的口罩,手套等必要的防护工具,他们也是有的带,有的不带,随意性太大了。
谢岩当即就发了火,告诉领头的管事,下次再发现不带口罩,不带手套的人,所有人,全部扣工钱!
不过谢岩知道,光靠这个办法不行,必须得像后世一样,建立起来一套制度才可以。所以才有了编制手册的事。
所谓“看人挑担不吃力”,大概指的就是谢岩这类人。他以为不难的事,真正干起来才发现,那是一点都不容易。
比如说,每铲子加多少煤,间隔多少时间最好,谢岩是一点都不知道,他不得不又跑到“炼钢炉”那里,和老兵们一起讨论,一起修改,发现哪有不对,立刻记录下来,一连几天,他光顾忙着这些事情了,对于营地门口的人什么时候离开,他都不晓得。
正月二十那天,谢岩还在“炼钢炉”那边继续忙碌着,忽然刘定远跑来了,一见面就道:“出事了,出大事了!”
谢岩奇怪地道:“能出什么大事?现在天下太平的。”
“今日早朝,‘监察御史’韦思谦上本弹劾褚遂良,说其‘专权、阻碍圣听、扣押功臣奏疏’致使为国立下军功的功臣迟迟得不到封赏,要求陛下严惩。”刘定远一口气把自己知道就全都说了出来。
谢岩初时一听也吓了一跳,他倒不是因为什么褚遂良被弹劾一事,而是他发现,历史悄然无声间有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