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初可惜的看着五六个跳下河的人被箭矢射中,这些都是军功啊!
不过还好,他们都是奴兵,身上没什么钱,不然李泰初得心疼死。
据《新唐书·吐蕃传》载,吐蕃拥有“胜兵数十万”。
其士兵皆兵民一体,亦兵亦民,一般士兵多为随军的“奴从”。
这些奴隶“平居散处耕牧”,战时从征。
在吐蕃奴隶制下,从军者称“武士”,藏语称“桂”,皆出自豪室贵族,奴隶不准为武士。
战时武士出征,皆带有许多奴隶随行,谓之“奴从”,这些人是真正被驱使作战者。
也就是说,死的这些,除了那四个十户,可以被称为武士外,那些骑兵其实大部分都是奴隶。
奴隶无私产,这让李泰初心中好受不少。
至于说同情……抱歉,李泰初还真没有,倒不是他没有同情心,而是他根本管不过来。
吐蕃有奴隶,大唐当然也是有的,这个时代,是武将诗人的时代,可不是平民百姓的时代,奴隶制度当然早就消失了,可事实意义上的奴隶依然存在。
如客、部曲、奴婢,就带有奴隶性质,奴婢就是奴隶,比如婢女是可以被随便买卖的,《唐律疏义》卷二十六明确地说:奸淫自己家部曲妻、客女是无罪的,婢女自然更不用说了。
主人可以任意殴打部曲甚至打死,主人只要报请官府,就可以杀死奴婢。
也就是李泰初运气好,抱上了王忠嗣这条大腿,不然,以他当时的情况,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被抓去做奴婢了,虽然朝廷禁止良人为奴婢,但是这种事情根本就是民不举官不究,如果真的发生了,良人的下场一般都是终生为奴。
在这一点上,李泰初是感激王忠嗣的,这也是他为何尽心尽力为王忠嗣奔走的原因之一。
“好了,兄弟们,快打扫战场,我们走了。”李泰初没心疼太久,就喊了起来。
他不准备在这里继续久留了,而是准备直接回去,三十多个人头,加上这些战马,铠甲,武器,完全够他晋升旅帅了——虽然他为此要付出一大笔钱财。
旅帅可统领百人,下辖二队,十火,也不低了,以后再升,就比较困难了。
如果没有背景,边军中升职其实是很难的,而且背景也得和边军有关系,边军整个系统都非常排外,若不是李泰初是王忠嗣义子,也一样会被卡得死死的。
别以为唐军之中没有裙带关系,同样的功劳,有背景的人升得更快,这就是边军,甚至是大唐所有军队的现状。
不过,再怎么裙带关系,李泰初想再升也难了。
虽然唐军升职还挺容易,只要军功就行了,可是小职务和大职务可不是同一个标准,越到后面越难。
想再升职,非得等大战,立大功不可,不然,光凭几十上百个人头,可没法子升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