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暗,刘府大宅内的华灯也随之点起。
在橘黄色灯光的映衬下,整个宴会渐渐接近了尾声,宴会上推杯换盏的声音也开始渐渐的少了起来。
又过了半晌,卢植、马日磾、杨彪、蔡邕等人纷纷起身向刘虞告辞道:“伯安兄,时候不早了,我等就先行告辞了”。
喝了几杯浓茶之后,刘虞的脑子也变的清醒了许多,连忙起身准备相送。
刘尚见状也紧跟着站了起来,扶着刘虞的胳膊走到了门口。
送走了各位宾客,刘虞伸手摸了摸刘尚的头,欣慰的说道:“尚儿果然是长大了,今日倒是多亏你了呢”。
刘尚赶忙答道:“爷爷谬赞了,孙儿还差的远呢”。
“倒也还是个小孩脾性”,刘虞看着刘尚这有些局促的模样,脸上的笑意也越发明显,“走吧,扶我回房休息,明天可还要早起上朝呢”。
“爷爷,咱们今日这才刚到洛阳,一路舟车劳顿,难道不再休息几日吗?”知道刘虞明天就要赶去上朝,刘尚有些不解的问道。
“既然人已经到了洛阳,哪有不去上朝的道理”,刘虞正色道:“既为人臣,自当竭力为君分忧。尚儿,你也要谨记这一点才是”。
“尚儿明白,只是,尚儿心疼爷爷的身体嘛”,刘尚说道。
“孙儿放心吧,爷爷的身子骨可好着呢!”听到刘尚的话,刘虞的眼神也柔软了许多,“走吧,咱们回屋去”。
“好嘞”
……
另一边,蔡邕也坐着马车回到了府中。
刚一进家门,就听见府内传来一声银铃般的女声“父亲回来了?女儿刚泡好了茶,父亲快喝些来解解酒吧。”
“哎,多谢琰儿了”,蔡邕走进屋中,端起茶杯,轻轻的抿了一口,说道:“温度刚刚好,琰儿真是用心了。”
“父亲喜欢就好”,蔡琰嘴角微微上扬,浅浅一笑,露出了漂亮的梨涡,“父亲,今日宴席之上可曾作诗?念来与我听听嘛”。
“不止没作诗,为父还自罚了三斗酒呢”,蔡邕笑着说道。
“莫非还有旁人作了首好诗?”蔡琰见到一向诗才敏捷的父亲竟然破天荒的自罚起酒来,连忙追问道:“是卢伯父?还是杨伯父?”
“嘿嘿,他们啊也和我一样,一人也罚了三斗呢!”见女儿这般好奇,蔡邕也故意的吊起了蔡琰的胃口。
“哎呀!父亲!快跟琰儿说说嘛”,蔡琰摇着蔡邕的胳膊,撒娇的说道。
“好好好,我说我说”,对女儿撒娇毫无抵抗力的蔡邕没过多久就不得不“举手投降”:“今日在宴席之上,你刘伯父的孙儿刘尚现场创作了一首诗序。全篇虽不过百余字,然行文之流畅、用词之新颖、风格之俊逸,堪称为父生平之仅见。有如此佳作在前,除了喝酒,倒也做不了什么别的了。”
“真的有如此之好?”蔡琰有些不服气的说道:“我听您说过那刘伯父家的孙儿今年才不过十五岁,就算真有些才气,又怎能让父亲罚酒呢?莫非是父亲您有意让着他?”
“好不好,你自己看看不就知道了”,蔡邕说着走到一旁的书桌前,拿起笔来,把《春夜宴桃李园序》又誊写了一份。
拿起纸来又仔细的吹了吹,递给了蔡琰。
“我倒要看看他写了些什么,能让父亲这样夸他”,蔡琰接过纸来,只看了一眼,就陷入了沉默。
“怎么样,为父没有骗你吧?”蔡邕笑着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