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文富武对,可学问高了,尤其是功成名就之后,更是销金窟,不管是不是附庸风雅还是寄情于此,一些个钟情的孤本善本、文案清供、山水画卷,哪个不是让人跌掉眼球的价钱?
李莫申绕着一排排书架转了一圈,最终在紧靠书肆门口的架子上拿起一本刊印精美的太上感应篇,对崔流川说道“太上感应篇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先前听过你之前堪称填压式的读书经历,其实我不是很建议立刻去读,可以稍稍往后放一放,不过先买下来,也无妨,不至于到想读的时候,才去找,感应篇虽说广为流传,各地书肆都有刊印,可总归放在口袋里,会更方便些。”
李莫申又拿起旁边另一本更为厚重的书籍,一手一本,说道“这本感应篇集注可以一并买下来,对其中经理教义都有较为详细的注解,至于是不是有失偏颇,就要看你自己怎么看。”
崔流川轻轻点头,接过依稀能闻到淡淡墨香的感应篇、集注。
打瞌睡的老头来了兴致,问道“这位公子之前有何读书经历,可方便给说道说道?”
看着这位书卷气浓重的老人,崔流川赧颜道“也没什么,只是在之前,师父只是教我认字儿,直到几个月前,才搬出几十本三教经典,一股脑儿硬吃了下来,现在还有些头大!”
老人想了想,最终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笑道“兴许是老头子眼界儿浅,着实嚼不出味道来。不过这位年轻人说的确实不错,按照你之前闻所未闻的读法儿来说,这时候的确不适合去细读感应篇,当然如果只打算走马观花,就当老头子啥也没说。”
崔流川拱手致谢。
老人摆手道“不用整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老头子是老不假,可不酸。谁还没个年轻的时候,那时候,老头子可没你这么讲规矩,所以到老,也没变成年轻时候最厌恶的迂腐模样。”
李莫申竖起大拇指,“老先生这话儿说得在理儿。”
老人哈哈大笑,也竖起大拇指,“善,大善!”
李莫申随手拿起另一侧书架上的红缨,并未翻开,问道“老先生咱俩都这么投缘儿了,一会儿结账的时候,能不能送点小彩头?或者更直接一点,抹个零头?”
老人哭笑不得,“老头子一会儿亲自送你们出门,咋样?”
李莫申将手中的红缨放回原处,眼神瞥向更靠近柜台那边的书架,轻声问道“都是小说?”
老人点了点头,观其神色,貌似是在和这位穿着价值几百两银子衣裳却和他这个老头子砍价儿的
年轻人赌气。当然,只是无伤大雅的玩笑,并不当真。
李莫申手指轻轻划过叠放整齐的书摞,笑着对崔流川道“小夫子在成书时,便诟病冗长繁琐无病呻吟矫揉造作,反而对那些一味讲求一言不合便杀之大快人心的侠义小说大力推崇,其实孰强孰弱,是一目了然的。可是话又说回来,难道暗喻颇多、文笔绝佳的小夫子,就一定好过那些词藻浮白的侠义小说?不见得吧,个人有个人的看法,有时候看小说不就是图那书中的金戈铁马、恩怨情仇?难道说读多了圣贤书籍中让人头大的大道理,还不让读一些不那么费劲的小说来轻松心境?”
似乎意识到话题有点偏,李莫申继续说道“小夫子中对于儒释道三教以及诸子百家经义的独到见解,确可一观,只是此书实在冗长得过分,洋洋洒洒数百万字,加起来,恐怕不下三十斤,所以我建议最好先买一卷,等到嚼完一部分,再买下一卷。”
崔流川将手中太上感应篇及感应篇集注轻轻放到一旁书架上,拿起搁置在书架最上边的一本小夫子,正是第一卷,名为笼中雀。
书肆老板在李莫申说出那翻言语之后,笑道“公子的说法委实是说到老头子心坎里头。”
李莫申问道“哦?怎么说?”
老人起身,走到屋子中间那方小案几前坐下,同时伸手示意李莫申坐下。
李莫申笑着摇头,斜倚在书架上,眼神示意老人接着说。
书肆老人也不恼,并未起身,捏起案几一只小巧玲珑的茶杯,自然是没有茶水,只是习性使然,说道“有大雅,当然就有大俗,不然何来雅俗之分?小夫子确实有嚼头,甚至称为标新立异都不为过,每次读过,都能嚼出不一样的味道来,绝对是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的佳作。但是话又说回来,那些写烂了的侠义仙人小说,就真的是糟糠,难以下咽?这要因人而异,三教百家经典更需要静心去读,极耗心神,闲暇之余,读一些哪怕是漏洞百出没半点嚼劲儿的侠义小说,放空心思,图个乐呵舒坦,当然无妨,甚至大有好处。说句难为情的大实话,老头子年轻时候完成课业后,常会偷偷摸摸读一些难登大雅的香艳小说,心里没那些让人脑壳疼的经义道理,夜里睡得踏实。”
李莫申问道“老先生是想说雅俗共赏?”
老人笑道“雅俗共赏自然是最后的结果,但在那之前,老头子还是很想唠叨几句,就如同一样的侠义小说,搁在不同人手中,总会写出不一样的东西,其实话说回来,小夫子的内里,不和那些寻常的仙人小说类似?可是味道却是迥然不同的两种味道。”
斜倚在书架的李莫申抬手示意老人接着往下说。
老人砸吧砸吧嘴,放下茶杯,笑道“喜欢的,奉若圭臬,不喜欢的,大肆抨击,其实有时候当事人都不觉得当回事,却总有些人喜欢上纲上线,没必要,只要在礼仪规矩范围内,不喜欢,眼不见心不烦就是了,自有人去喜欢。以和为贵嘛!”
最终老人屈指轻弹茶杯,“大雅小俗,大俗小雅,这世道才可爱嘛。如果能雅俗共赏,那就更好了。”
听完书肆老人最终的言语,李莫申站直身子,拱手笑道“如果老先生能再年轻个几十岁,我肯定要拉着老先生拜把子的。”
老人爽朗大笑,“如果你早出生个几十年,老头子也肯定要拉着你拜把子。”
李莫申眼前一亮,“那小彩头的事情,是不是有的商量了?”
老人大手一挥,“不管你们在书肆花费多少,老头子最后都会送一本书作为彩头。”
李莫申竖起大拇指,“老先生敞亮!”
老人站起身,“能遇到小了几十岁的同道中人,又愿意听我这个行将就木的老头子唠唠叨叨,再敞亮点儿,对得起这缘分?”
说罢,老人从柜台边的门走向后院,说是去取件压箱底的好东西,作为最后的小彩头。
留在书肆四人面面相觑,这位书卷气极浓的老先生,就不怕他们跑路?
不过片刻光景,老人便双手捧着一本纸张泛黄却没有丝毫褶皱的古书从后院回到书肆中。
老人站定后,将书封朝向李莫申,笑道“这本参同契,便是那小彩头。”
李莫申笑道“对于爱书之人,这古本即便是以寻常文人笔墨为摹本刊印,也是不可多得的珍品,老先生舍得?”
老人眼神扫过书肆中大大小小的书架,笑道“如果老头子是爱书之人,又岂会卖书?这本参同契讲的是炼丹、养性之理,却文意晦涩,多用譬喻,我在闲暇之余,按照自己的理解,常作些批注,只是近些年年纪大了,实在没那个心力,已经有六七年没再动过笔,与其让它继续吃灰,还不如当作顺水人情送给哪位客人。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也可以将批注补充完整,如果发现老头子的批注有哪些不恰当甚至与书中本意背道而驰的,也甭客气,划掉重写就是,千万别误人子弟就成。”
李莫申坦然接下。
最终崔流川只买下感应篇、感应篇集注以及小夫子第一卷,付钱时也是有零有整。
拜别老人后,一行人离开书肆,不知不觉,已经在书肆中停留了大半个时辰,一行人继续沿着街道向前逛去。
更多时候,众人只是进铺子转一圈,也不买什么东西,就会离开。哪怕是走马观花,直到黄昏时分,也不过将两条街道的铺子逛过一遍,剩余的五条街道,怕是再没机会逛了。
不出所料,在镇外发现尸体的事情,仍是茶余饭后的重要谈资,只是衙门那边,却无半点风吹草动。
吃过晚饭之后,一行人各自回到屋中休息,为明天的启程养足精神。
本章完